新闻是有分量的

宗庆后的退休难题

2019-04-25 15:23栏目:滚动

在过去的数年,每隔一段时间,娃哈哈集团交接班的话题就会被提起,不管是因为父女俩同台出现,还是意外的刺伤事件,亦或仅仅是娃哈哈公布了某项计划。最近一次是在2019年4月,有媒体引述了宗庆后说有准备退居二线的想法,再次引发外界的关注。

不过,和以往一样,娃哈哈集团随即出面否认,称宗庆后没有具体的退休计划,媒体提及的高管团队变更,实际上只是集团下属个别子公司,而娃哈哈集团下属有近二百家子公司,子公司因老员工退休引起的正常人事变动,将其解读成为集团层面的高管调整行为,系解读有误。

宗庆后快74岁了,毫无疑问的退休年龄,但现在又似乎不是退休的好时机。摆在娃哈哈这位超级大家长面前的,是一份连续下滑的业绩、一个荆棘遍布的市场、一个作风迥异的女儿。他的退休抉择,相比其他企业家都会来的更加艰难不定。

“超级家长”掌舵30年

杭州清泰街160号,离杭州老火车站不远,员工戏称这里叫“清泰宫”,但其实只是一栋6层的小楼,小院里都停不下10辆车。过去的30年里,这里是大名鼎鼎的娃哈哈总部,和它的主人一样低调、朴素。如果不出差,宗庆后每天在这里办公,比996更长,几乎是每天早上7点到晚上11点,一周7天;过年时给长辈拜过年,宗庆后一样会回到公司。

从一家小小的校办企业起步,发展成为了中国饮品龙头老大,80多家生产基地、总资产近400亿元,宗庆后似乎从不疲倦,始终保持着一副“奔跑”的姿态。在一次演讲中,宗庆后向娃哈哈深情告白,“它是我整个人生所有的梦,它是我在这个世界上存在过的证明”

在娃哈哈,宗庆后的角色是一位“超级家长”,一如阿里的马云、华为的任正非、台积电的张忠谋,他们的性格、行为方式深深影响着企业的制度和文化,个人形象与企业牢牢捆绑在一起。无论他们是否参与企业的具体事务,依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企业的发展;有的即使已经从一线岗位离开,但往往只是“退而不休”,依然在各自企业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宗庆后是娃哈哈的“大脑”和绝对权威,在娃哈哈30多年的发展史上,他听过太多反对的声音,都用自己的“威权”化解掉了;绝大部分时候,他都是最后胜利的一方。

一个被经常提及的案例是“联销体”。据接近娃哈哈人士讲述,1993年,娃哈哈的业务快速扩展到全国,娃哈哈营养液和果奶供不应求,可是年底盘点的时候,宗庆后被经销商拖欠的货款难住了。他由此决定,用利益捆绑经销商,制定严格的价格体系,让大家都有钱赚,但必须“款到发货”;每年年底,娃哈哈的一级经销商还必须缴纳第二年预测销售额的10%作为保证金。

这个“联销体”政策甫一推出,遭到了经销商乃至业务员的强烈反对,很多人跑到宗庆后的办公室大哭大闹,可政策还是推行了下去。

事实证明,就是联销体成就了娃哈哈多年的辉煌。娃哈哈坚持款到发货,困扰其他品牌的货款催收问题,从来没有在娃哈哈发生过。宗庆后的联销体系,还被美国哈佛商学院引用为中国的渠道创新案例。在联销体政策的支持下,娃哈哈的产品走进每一条街道、每一个村落。娃哈哈的新品,不出一周的时间,就可以从冰封的东北小镇铺到海南的小渔村。

娃哈哈曾经多年里没有设副总,决策都要宗庆后一人拍板。早年有传言说娃哈哈买一把笤帚都要他签字,这是夸张了的说法,但娃哈哈的每一款产品口味、包装和每一条广告,都要经过宗庆后审核是真的。

威权及强硬形象的也体现在那场冗长的商战中。

1996年娃哈哈与法国达能组成合资企业,当时达能出资4500万美元加5000万人民币商标转让款,占合资公司51%股份,娃哈哈集团占有49%的股份。双方合作十多年,帮助娃哈哈确立了头号饮品巨头的地位,公司效益非常好,达能也从合资公司里分得了利润。

但2006年,达能派驻合资公司的董事长范易谋发现,宗庆后在合资公司之外建立一系列由国有企业和职工持股的非合资公司,这些非合资公司每年也为娃哈哈带来丰厚的利润。范易谋认为这些非合资公司的存在,拿走了本应由合资公司享有的市场和利润。2007年4月,达能要求用40亿收购非合资公司51%的股权,宗庆后拒绝,否认了达能的所有指控,并表示娃哈哈的成功得益于他对市场的了解。

两年多里,双方经历了国内、国外的数十起诉讼、仲裁。在娃哈哈业务员致达能的一封公开信中,宗庆后被称为是舵手,法方董事是无赖,与法方合作的人是汉奸。

2009年9月,在经历旷日持久的起诉和反诉之后,达能将其在合资企业中所持的51%股份,作价4.5亿美元出售给娃哈哈,就此退出了合资企业。

达娃之争后,娃哈哈成为中国商界一个特殊的存在,它坚持不负债、不发行债券、不贷款也不上市,完全依靠自有资金运作,积累下雄厚家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