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有分量的

外国记者畅谈:“一带一路”正逐渐被全世界接

2019-04-29 05:26栏目:滚动

  【环球网报道 记者 谭利娅】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4月25日至27日在北京成功召开,吸引中外媒体高度关注,有的外国记者几乎没有时间倒时差就迅速投入紧张工作。外国记者在峰会上最关注的话题是什么?他们如何看待“一带一路”倡议?环球网记者在论坛新闻中心就此与几位外国记者进行了简单交流。

  哈萨克斯坦记者安胡赛表示,“一带一路”给当地人带来很好的发展机会。他介绍,在阿拉木图附近有一个“陕西村”,那里的人都是在清朝时期就迁徙过去的,现在“陕西村”很多人都在从事对华贸易等工作,有的人还在中国开了工厂,制作轻工业产品在哈萨克斯坦市场销售,因为当地的轻工业并不发达,因此这意味着商机。现在“陕西村”的孩子们有很多来到中国上学,“学好了可以做中文翻译,工资也会很高”。安胡赛认为,“一带一路”倡议也会给中国带来很多机会,经济就是其中一个方面,中国老话中说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哈萨克斯坦记者安胡赛

  尼泊尔国家通讯社记者苏比迪·马亨德拉(Mahendra Subedi)跟记者交流时表示,现在有更多国家参与共建“一带一路”,该倡议正逐渐被全世界接受并成为一个全球化的平台,提供了合作和协商的机会,这是本届峰会最最吸引他的一点。他说,之所以这么多国家来到中国参加峰会,这体现出中国正在变得更强大,在全球的政治和经济影响力变得越来越大,中国的市场也很庞大,其他国家来到这里可以寻找机遇。他还表示,希望中国市场进一步对尼泊尔这样的国家扩大开放,促进该国产品进入中国。

本届论坛吸引中外记者密集关注,有多达1600多名外国注册记者。

  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的记德米特里·斯米尔诺夫说,他来北京已经十多次了,每次来都发现这里正在变得更好。此次峰会上他最感兴趣的内容是中俄领导人会谈活动。他说,两国领袖过去六年内已经多次见面,这也体现出两人之间的友谊。他说,中国筹备了一场非常棒的峰会,而且设施服务周全,记者们开展工作很方便。“对我来说最不方便的就是‘倒时差’的问题!”他笑称。

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记者德米特里·斯米尔诺夫

  埃及记者马哈茂德提到,埃及是2019年非盟轮值主席国,所以该国今年有很多道路等基础设施项目要展开,而开展基础设施建设也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一部分,这意味着二者将有很多契合之处,“一带一路”将有助于带动非洲的经济发展。他表示,本届“一带一路”峰会他有很多感兴趣之处,其中包括倡议如何带动贫穷国家提升基础设施水平等,这会让包括埃及在内的非洲国家受益。

埃及记者马哈茂德

  同样来自埃及的侯萨姆说,有37国领导人参加本届峰会,参会嘉宾共来自全球一百多个国家,这说明“一带一路”已经越来越开放,有更多国家信任中国并希望抓住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所带来的机遇,埃及就是其中之一。中埃关系正在变得越来越紧密。他还表示,希望中国企业在埃及开展项目时不仅是为了完成项目,而是希望能将一些新的或先进的技术带给埃及,帮助当地产业升级,比如,中国可以帮助当地生产水果蔬菜或服装产品的行业实现升级,这样一来当地企业也会因为合作而受益。很多外国企业家来到本届“一带一路”企业家大会,很多都是民间企业,他们都想从中发现商机。他还说,目前在阿拉伯国家有越来越多的人正在学习中文,这不仅有利于促进当地旅游业发展,也会极大促进商业、金融等行业从业者抓住中国机遇。

来自埃及的记者侯萨姆

  乍得记者Nekoulko Nadjingar表示,“一带一路”倡议可以拉近非洲与中国的经济关系,它可以让非洲商人更方便地进入中国,中国商人也可以更方便地将产品销往非洲;通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而将人更紧密地联系到一起,这种倡议是非常吸引人的,一些非洲学生可以通过在中国学习知识而受益就是这方面的一个例子。而同在现场的一名索马里记者则用略带遗憾的语气说,虽然索马里已经与中国签署合作文件参与共建“一带一路”,但目前为止尚无具体项目在索马里落地。

本届论坛吸引中外记者密集关注,有多达1600多名外国注册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