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有分量的

多省发文:公立医院去编大潮真要来了?!

2019-03-13 09:23栏目:健康

  公立医院合同制时代真的要来了!

  3月7日,甘肃省卫健委发布《2019年全省卫生健康10项重点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提出,各级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医院将依法全面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实行合同管理,逐步实现同工同酬同待遇。

  《方案》提出,对医院紧缺、高层次人才,可由医院采取直接考察的方式公开招聘。科学制定医院内部绩效分配办法,探索实行年薪制、协议工资制、项目工资制等多种分配方式。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提高医院人员支出占业务支出的比重,提高职工人均工资性收入。

  据悉,该项改革措施将在3月份启动,4-9月逐项推动任务落实,10月为完善阶段。

  而据《福建卫生报》报道,日前,福建省卫健委也遴选确定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39家医院(福建省立医院等5家国家试点医院同时开展省级试点工作),启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省级试点工作。

  随着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医院的范围不断扩大,实施合同制的医院将越来越多。公立医院合同制时代离我们或许真的不远了。

  打破编制,进入合同工时代意味着什么?

  毫无疑问,在中国,编制附着了太多的利益纠葛。

  基层医改专家徐毓才认为,一个人如果是“编制内”的,薪酬高出一等,退休养老有保障,即使医院不满意,院长也没有资格决定让其走人,可谓标准的“铁饭碗”。就连普普通通年终评个先进,编制外的也靠边站。正因为这样,权力部门总是把编制作为“宝贝”一样牢牢地抓在手上,死活不愿意放手。

  即使对编制已经深恶痛绝的医务人员,哪怕是因为需要晋职而被没有编制卡住了的时候,好不容易准备这准备那通过答辩取得了职称却因为没有编制无法聘任调资的时候,期望自由执业或多点执业却被单位卡住了不得脱身的时候,劳动价值得不到承认,不得不被逼收取灰色收入而被社会咒骂的时候,也仍然难以掩饰编制内身份的优越与自豪,仍然难以毅然决然放弃这来之不易的编制内身份。“正如乘坐公交车,车下的人拼命往上挤,而车上的人大骂挤死了让不要停车一样。”

  没了编制,医院拿什么留住医护?

  其实医院去编制已经成为大趋势,不可阻挡。可以预见,未来不只是甘肃,越来越多省份的公立医院都会进入医护合同制时代。

  一旦编制不能成为院长们留人的法宝,如何留住骨干医护将成为最现实的命题。而天津泰达医院作为天津首个、全国为数不多的无事业编制的三级综合公立医院,或许能提供一些思路。

  据《半月谈》报道,从2010年底开始,位于天津开发区内的三级综合性公立医院天津泰达医院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全员去编!

  在天津开发区管委会支持和协助下,泰达医院确定了依据自愿的原则,对医院原有事业编制员工进行分流:愿意进入天津开发区辖区内社区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中心的人员,可以继续享受事业编制及待遇;愿意留在泰达医院的人员则纳入医院全新的管理体系,并转为聘任制,收入分配均执行新办法。

  最终,全院有85人选择去社区工作,4名专业技术骨干放弃事业编制身份留了下来。泰达医院由此成为天津首个、全国为数不多的无事业编制的三级综合公立医院。

  与此同时,泰达医院推行了多项改革:在人才引进上实行自主招聘、对业务骨干采取年薪制和绩效考核的办法,考核重点向高风险、高技术含量、高强度劳动的岗位倾斜,医疗收入不再是员工奖金收入考核的唯一指标,据《半月谈》报道,改革后,泰达医院骨干的年薪普遍在20万元左右,这在天津市医院体系中已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

  据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天津泰达医院拥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800余人,医生270人,护士348人,临床学科增至31个,医技科12个,重症医学科、骨科、耳鼻喉科3个学科被评为滨海新区重点学科,同时,该院29名年薪制专家均来自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三级甲等医院等,已成为医院快速发展的中坚力量。

  泰达医院一名医生告诉《医学界》,医院没有编制,在招聘人才的时候的确有一定影响。此外,该院的医生护士的人事档案是在人才市场上流通的,而不是留在医院,是很自由的。从待遇上来说,体制内外其实差别不大,甚至年薪制的医生们待遇还要更好些。

  那没了编制,其他方面保障难道不担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