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经济”如何实现健康发展?镇江市润州区
中国江苏网讯 金山湖畔的美景,南山绿道的惬意,西津渡街区的古朴。春暖花开的日子里,到镇江市润州区走一走,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随着“城市经济”发展模式的确立,润州以“人”为中心,发展产业、提升城市竞争力,要“颜值”更要“气质”,区域发展路径逐渐清晰。
在3月17日首届润州区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专家咨询会暨交汇点公开课举办前期,交汇点记者走进润州大街小巷,从民生、教育、健康、城市治理等多个方面了解润州,触摸润州“城市经济”发展的“灵”与“魂”。
打出组合拳,区域水环境治理实现100%达标
润州的发展给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环境的变化。
站在润州东南城区的周家河桥头,一条清澈见底的河道映入眼帘,微风吹过,鼻间尽是春天的味道。谁能想到一年前这里还满是淤泥,臭味扑鼻。润州区水利局局长孙学斌告诉交汇点记者,去年底,对这条河道进行了综合整治,安装了生态耦合强化膜处理装置净化污水,同时,还对河道进行了景观营造,打造了亲水平台和休息平台,一步一景的植物景观,为周围居民提供了休闲场所。
“三分建七分管。”孙学斌说,河道治理,长效维护是关键。在落实全省河长制的工作要求之外,润州还结合实际增加了责任部门巡查、志愿者联防等多项措施确保治理后的河道有效管理。目前,润州19条河道、3个湖泊全部实现了不同功能的水质达标。
老旧小区整治,吸引年轻人住进“老房子”
生活环境的改善,也为城市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润州老城“三茅宫”片区生活过的润州区住建局祝明强对老旧小区的改造深有感触。他指着自己当年居住过的老楼告诉记者,一到下雨天,地面就有积水;楼前楼后的各种违章搭建不仅影响美观,还挤压了小区的公共空间。
经过老旧小区的改造,我们看到的是整齐有序的小区停车位、生机盎然的绿化以及彰显小智慧的节能设施。拧开小区绿地上设置的雨水罐,存储的雨水,可以用来浇花、洗车、清洁路面;打开漏斗式窨井,轻松地可以取出容易堵塞管道的杂物。
祝明强说:“改造前,小区的房价大约是8000-9000元/平方米,改造后,小区的房价已涨到了11000元/平方米左右。以前,小区里居住的大多数为老年人,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愿意入住进来。”
家庭医生签约问诊,让患者少排队不排队
“让病人少走冤枉路少花冤枉钱”在润州不是一句口号。
走进润州黎明社区服务中心,挂号、取药窗口前极少有人排队。是不是因为就诊人数少?并不是。这个社区医院年服务人次在4.2万-5万,日均门诊量在700人左右,周末的门诊量在500人左右。“中心18名全科医生中有14名医生参与了家庭医生签约。”黎明社区服务中心主任栾立敏解开了不排队的秘密。
“签约了家庭医生,所有医疗事情全由家庭医生来帮助解决。”栾立敏介绍,一方面签约家庭医生后,患者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相当于建了一份病史档案,一人一档。家庭医生对于具体的病史情况也便于长期动态的了解、掌握,为患者提供更精准的诊疗方案。另一方面,该卫生服务中心的诊疗数据还与镇江市所有医院实现共享。可以帮助病人在镇江不同医院进行转诊,既避免了重复花费检查费用,由中心代挂上一级医院的专家号又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转诊挂号的麻烦。
24小时线上看护服务,为居家养老提供新方法
养老问题如何解决,润州给出了一个办法:与社会力量进行深度合作。
黎明社区服务中心探索与社会力量合力设置医养病床,解决辖区失能失智老人的刚需养老问题。对于如何解决更多老人居家养老问题,金山街道迎江路中心社区给出了一个思路。
“对三无老人,我们实施全托式服务;70岁以上老人,实施亲情式服务;70岁以下的老人,实施互助式服务;16-60岁重度残疾人,提供社交式服务。”金山街道迎江路中心社区党委书记阮庆红介绍,社区与社会力量合作,目前正尝试开展特殊老人24小时终端线上看护服务,常态化开展的洗澡、午间小饭桌等服务效果也非常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