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营口自贸区一年落户企业三千余家“吸金”(2)
2017年7月开工建设、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的中央商务区CBD项目,到10月18日竣工封顶,创造了108天的“自贸速度”;营口综合保税区作为东北沿海唯一一家综合保税区实现了当年申报、当年获批、当年建设,全国罕见。2018年10月,营口综合保税区将通过国家验收,实现封关运营。营口“自贸人”正以令人惊讶的“自贸速度”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以“带动”向“拉动”转变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商务部副部长王受文到营口调研时强调:营口片区不仅属于辽宁的、东北的,它更属于东北亚的。
以营口片区的创新经验,拉动区域营商环境的优化升级。围绕自贸区打造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我们趟出了营口片区改革创新发展之路,通过推广复制自贸区经验,推动全市行政审批提速80%。营商环境的优化带动了优势项目入驻,打破了投资不过山海关的魔咒。
以营口片区的叠加效应,拉动国家级高新区发展提升。市政府出台《推进高新区提档升位实施意见》、管委会编制了《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规划》,制定《营口高新技术产业研发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实施方案》,整合全市科技研发资源,构建助力本地经济转型升级的科技服务平台体系。2017年,域内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5户,总量占全市49%;发明有效专利134项,占全市2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36%。以营口片区的发展建设,拉动区域经济联动发展。营口自贸区为打造辽宁沿海经济带“16+1”中东欧经贸合作示范区核心承载城市,制定《营口方案》,提出了构建海港、空港、陆港、信息港多港互动,自贸区、开发区、园区、综合保税区多点支撑的开放型经济体。2017年6月23日,营口市党政联席会议决策:修建营口港到营口片区的客货两用专线铁路,它使自贸区与港口之间实现了无缝链接,圆了营口人连接新老城区的梦想。即将开工建设的营口港到营口片区的客货铁路总长58.9公里,客运17分钟到达,货物运输30分钟到达。区港联动,距离缩短,成本降低,效率提高。同时,我们还着力打造了对外开放的“六大体系”,即,通道体系、物流体系、贸易体系、双向投资体系、金融服务体系、人才体系,加快实现营口“转身向海”的开放步伐,为服务国家战略,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提供重要支撑。
以“行政化”向“企业化”转变的体制机制创新
按照市委市政府精简机构的总要求,撤销了高新区管委会原有机构,重新核定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省委任命辽宁自贸区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兼任营口片区管委会主任,从全市抽调48名精兵强将参与自贸区建设,由一套班子、
一支队伍专门负责自贸区建设。为以自贸区人事改革引领全市重点园区改革,市委、市政府在自贸区实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并出台《全面深化营口片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控制人员总量,员额动态管理;打破身份障碍,实行全员聘用;工资总量调控,落实自主分配;实施科学考评,严格绩效管理,构建科学规范,开放包容,运行高效的人事管理体系。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营口片区管委会分别出台了《部门设置及岗位设置办法》《岗位选聘办法》《薪酬管理办法》《绩效考核办法》。目前,人事改革顺利推进。
在这次人事改革选聘过程中,营口片区形成了不唯身份、不唯出身,重能力、重业绩、重贡献的人才选拔和收入分配导向,做到以发展论英雄,凭实绩选干部,以实干比高低,最大限度激发营口片区全员干事创业活力,使营口片区成为各类优秀人才集聚区,人才管理创新改革试验区,显著提升营口片区建设发展的速度和质量,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体制外工作人员进入员额管理的共计73人,占员额总数的48.7%,其中:1人被选聘为部门正职,9人被选聘为部门副职。被选聘上的招商三局局长崔启隆,深有感触的说:“自贸区的先试先行不仅仅体现在经济领域,更是全角度、全方位的先试先行。我能有这样的机会,以前从未想过,但在自贸区不唯身份论,给了我施展才华的机会;给了我实现理想的舞台,我将倍加珍惜,用自己实际行动来回报自贸区对我的信任”。
这一年,先后有1名原中央政治局常委、1名商务部副部长、8名省级领导、35名省政府直属部门领导,16名中直单位领导先后到营口片区调研指导,为营口片区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展望:2018年,扬帆而上的营口自贸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