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有分量的

5位AI主播讲述:嗯,这个关于民营企业的故事很有意思!

2019-03-09 13:32栏目:企业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



2018年11月上旬,福建省长泰县引进投资60亿元的一家生态旅游企业开始试营业。一周之后,当地检察院与该企业建立的法律服务机制也同步运行。

护航民营企业发展,检察机关“快速”!“高效”!


帮助民营企业维护合法权益、解决法律难题,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检察院刚刚办结一起案件,两家本是“水火不相容”的企业最终握手言和、共同进步了!吃瓜群众直言“干得漂亮”!他们怎么做的呢?


戳视频看详情↓


近年来,全国检察机关尽显履职担当,不断向民营企业提供优质的“检察方案”,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 2018年11月6日上午,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张军主持党组会,,研究部署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会议强调,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永远在路上,支持民营经济发展重在务实。检察机关要切实转变司法理念,坚持各类市场主体诉讼地位平等、法律适用平等,严格落实罪刑法定、疑罪从无等法律原则和制度。


 2018年11月,最高检明确规范,共梳理了11个问题,通过“检答网”提供给各级检察院用于办案指导。

 2018年11月20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张军专门率队到全国工商联走访,并召开检察机关服务民营经济座谈会,了解民营企业家司法需求,进一步体现了检察机关对民营企业的关心支持和维护公平正义、服务经济社会大局的坚定决心。


● 2019年3月,最高检、全国工商联共同出台,强调检察机关在办理涉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的案件中,坚决防止将经济纠纷当作犯罪处理,保护好民营企业财产权及其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东西南北中,检察官智慧办案,服务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维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的故事,有很多。


内蒙古

是合同诈骗

还是经济纠纷?


(上下滑动查看全文)

2018年4月,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左旗村民张某走进田间,开始盘算今年的粮食购销计划。而在过去的几年,他一直被困在200多万元玉米款无法兑现的案子里,根本没心情想经营的事儿。


事情要从2013年11月说起。张某经人介绍,与赤峰某淀粉公司业务经理口头达成销售玉米协议,商定在2013年阴历腊月二十三之前付清全部玉米款。后来,张某先后向该公司送了1287.27吨玉米,总价款248.5万余元。可经多次催要,张某仅拿到了44万元货款。


2014年春节过后,该公司法定代表人王某返回山东老家,对张某谎称在办理银行贷款。不久,王某的手机再也打不通了。


“我的玉米都是从老百姓那儿赊来的。没有钱,怎么办?”张某急了,马上向公安机关报案。张某认为,王某隐瞒公司资不抵债的真相,在明知亏损的情况下,采取高价赊进玉米原料,以低价销售、加工淀粉等,将回笼销售收入据为己有,应以合同诈骗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不光张某一个,王某还欠了数家玉米收购户的款项。2014年10月,王某在山东省东平县被公安机关抓获。赤峰市公安局于2015年2月3日侦查终结,以王某涉嫌合同诈骗罪向赤峰市检察院移送审查起诉。赤峰市检察院将此案移交元宝山区检察院。2015年7月28日,元宝山区检察院以王某构成合同诈骗罪的主观故意和客观行为证据不足,作出不起诉决定。张某向赤峰市检察院提出申诉,同年12月29日,赤峰市检察院维持了原不起诉决定。张某又向内蒙古自治区检察院提出申诉。


受案后,经过反复调查,内蒙古自治区检察院控告申诉检察处副处长王克伟发现,该案涉及多地、牵涉多家民营企业。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很可能影响当地玉米购销的积极性,甚至会对农业生产产生影响。


随机看看

NEW ARTICLE

热门文章

HOT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