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有分量的

以科技创新打造新动能塑造新优势——住辽全国政协委员热议科技创新

2019-03-10 16:28栏目:企业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抓住了科技创新就抓住了牵动发展全局的“牛鼻子”。围绕如何以科技创新打造发展新动能、塑造新优势,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住辽全国政协委员展开热烈讨论。

  “打造新动能、塑造新优势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奥克集团的发展、在行业中的优势地位均源于产学研的深度融合。”住辽全国政协委员朱建民认为,应充分发挥企业和企业家主观能动性,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机制。

  朱建民建议,通过扩大国际国内创新合作,推进融合创新,加速形成新的竞争优势,“比如,东北三省之间、省内各创新主体之间,打破创新合作藩篱,发挥各自优势,注重利用技术协同创新和规模效应形成新的竞争优势,有效提升产业链水平,培育和发展新的产业集群,提升区域整体实力”。

  “从价值链条上讲,创新应该是产学研结合起来,协同创新。”李克明委员表示,高校、实验室是原创性创新集中产生的地方,实现的是从0到1的过程。企业和研究机构主要是实现从1到N量产化的过程。要打通从0到N的链条,就要做好产学研的协同,“比如我们沈飞集团,就和省内外多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建立了交互清单,包括需求清单和可提供技术清单,通过深层次对接,开展多方面合作,推动企业科技进步和高质量发展”。

  此外,李克明认为,中小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有很大活力,建议建立灵活的专利转移转化机制,形成科学家、企业家之间的有效对接,形成完整畅通的创新链条,“创新要有开放的格局和心态,不能要求大而全,要发挥各类主体在创新链、资金链、产业链方面的优势,进行有效组合,打造创新生态平台,发挥比较优势,实现快速迭代创新。”

  科技创新本质上是人的创造性活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多项举措,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和潜力。如赋予创新团队及领军人才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和技术路线决策权,开展项目经费使用“包干制”改革试点,大力简除烦苛,使科研人员潜心向学、创新突破……“以往,有研究人员因为课题费使用要求多觉得麻烦,因而不愿申报课题。如今,这些举措的出台,将打破制度‘梗阻’,激励科技人才参与创新。”武献华委员表示,“辽宁是一个科研院所集中的省份,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利好。落实好这些政策,科研人员的创造性将如泉水一样涌流。”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赵继委员提出了关于推动沈阳进一步深入开展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提案。他认为,近年来,我省通过实施兴辽英才计划等举措汇聚了大量人才,但仍要持续解放思想,在破解影响创新创业、影响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上迈出更大的改革步伐,积极打造有利于创新型人才干事创业的良好生态,“比如,通过及时清理不合时宜的地方性法规,为创新型创业深层次清障、汇聚创投基金为创新创业者提供金融支持等,通过精准施策,实现各类英才竞现、创新成果泉涌的生动局面。”

  一国参与和主导国际标准制定的程度,反映了国家的技术创新水平和产业综合竞争力。胡军委员表示,由于资金、人员等多方面原因,我国目前参与国际标准制定过程的程度不够深,“不深入参与就不能在国际标准制定过程中发表有影响力的意见,有时会使我国的采标过程陷入被动。”为此,他建议,在国际标准制定领域有所作为,通过加大国际标准制定的参与力度,将我国的行业需求和特点逐步反映到国际标准中去,进而获得竞争优势。同时,对标国际标准,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我省也应当高度重视,制定激励政策,鼓励专家学者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活动。


(责任编辑:冯庆洋)

相关报道




  >>返回频道首页 返回本网站首页


东北新闻网
微信订阅号

东北新闻网
手机版

东北新闻网
法人微博

新闻客户端
Android版

新闻客户端
iPhone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