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制度創新盤活17.5億元沉澱資金
原標題:一項制度創新盤活17.5億元沉澱資金
一項制度的創新,居然盤活了沉澱10年的17.5億元閑置資金。市人力社保局創新治欠保支長效機制,推出以銀行保函替代現金方式繳納保証金的辦法,既保障了農民工工資支付,又大大減輕了企業的負擔。
市人力社保局相關負責人日前對記者透露,去年,為適應“放管服”改革加強事中事后監管、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的要求,市人力社保部門出台一系列政策,明確在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交通、水務、軌道交通、園林綠化等工程建設領域建立全市統一的農民工工資保証金制度,專項用於發生欠薪時支付農民工工資的應急保障,同時取消本市當前階段工程建設領域需要繳納的其它涉及農民工工資的各類保証金,並推出以銀行保函替代現金方式繳納保証金的辦法。新政策出台后,承辦工程的企業無需再繳納大量現金作為農民工工資保証金,而是改為由銀行業金融機構根據企業的資金流動情況和信用情況簽訂擔保協議,出具保函,一旦發生拖欠農民工工資情況,由出具保函的銀行先行代為墊付,再由銀行追究企業的民事責任。
“這項政策給企業帶來的好處不止一點兒,既減輕了我們資金方面的負擔,同時也給我們節省了很多時間。”北京市政路橋管理養護集團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劉端陽對這項制度創新帶來的好處深有體會。以前,公司需要按工程項目繳納農民工工資保証金,每投標一個項目,就需要辦理一次相關手續,資金投入總量大、回收周期長不說,辦理手續的過程也很耗費精力,“辦一次手續最快也得一個星期,像我們這樣的企業,大大小小的工程項目不少,一年下來負擔比較大。”用銀行保函代替現金后,公司原來繳納的農民工工資保証金陸續返還,新的銀行保函是以公司的資質進行辦理,一張保函可以適用公司承辦的各項工程,不用再來回折騰,關鍵是也減輕了企業資金方面的負擔。
新政策還設了獎懲條款。企業如果三年內無拖欠工資行為,還可以免辦銀行保函﹔而一旦發生拖欠工資行為,不但要重新辦理保函,保函保証金的額度還要較之前翻倍,“這也加強了企業的監管自律。”劉端陽說。
除了可以通過選擇銀行業金融機構出具保函的方式替代現金繳納農民工工資保証金,江蘇、湖南、湖北、浙江等8地還在京建立了監管處,來自這些地區的建筑企業還可以通過監管處集中代辦,經過考核審查,由當地在京設立的地方銀行出具保函。針對外地進京的小型企業,在無法取得銀行授信的前提下,如果以現金繳存的方式,也將原來的現金存繳期間的活期利率轉化為三年定期利率,以存繳100萬元現金為例,現在資金存繳三年的收益比原先增加了20多萬元。
市人力社保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以銀行保函代替現金繳納的這一創新舉措已盤活了2008年以來本市施工企業繳存的17.5億元的沉澱資金﹔另外已有52家市內企業、1414家外地企業獲得了免辦銀行保函的資質。這一創新舉措,既有效保障了農民工工資支付,又減輕了企業負擔,受到了企業的普遍歡迎。(記者 王天淇)
(責編:常瑞雪(實習生)、楊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