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大东区:全力建设全国重要汽车生产基地
加速产城融合打造环境高地做大做强做优汽车产业
沈阳大东区:全力建设全国重要汽车生产基地
2003年,宝马集团在沈阳市大东区布局了中国第一家宝马工厂,成立合资公司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
2017年,华晨宝马大东工厂在原厂区东北部继续扩建,新工厂广泛应用工业4.0技术,采用先进的生产设备和高度数字化的生产方式,堪称全球汽车行业智能制造典范。
2019年4月26日,大东区再次吸引全球汽车行业的目光——华晨宝马大东工厂产品升级项目奠基仪式隆重举行。为加速实现宝马集团新能源汽车战略规划,华晨宝马在大东工厂新厂区再次实施改扩建项目,而奠基仪式“智·创未来”的主题,透露出宝马公司在大东工厂布局未来的全球战略。
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是宝马公司布局未来的核心理念。项目升级后,大东工厂将拥有100%的柔性化生产体系,在实现传统燃油车和新能源车共线生产的同时,支持更丰富的BMW车型序列的生产。2020年,华晨宝马大东工厂将生产首款纯电动汽车BMW iX3,未来不仅在中国销售,还将销往全球市场。宝马公司也将“在中国,为中国”的口号改为“在中国,为世界”。
有专业人士预测,华晨宝马大东工厂项目升级完成后,新增产能主要用于供给新BMW5系长轴距车型和一款中高档SUV新车型。预计到2023年,华晨宝马大东工厂总产能将扩至60万辆/年,整车产值达2400亿元,新增就业岗位约5000个。
令人振奋的消息不止于此,除生产体系和制造能力的升级,华晨宝马大东工厂产品升级项目还将进行铁路线路和测试跑道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通过铁路运输将整车从大东工厂直接运往大连港和全国各地的分拨中心。
同一天,宝马公司还举行了“华晨宝马5G应用工业4.0示范项目启动仪式”,对外宣布全球首家长距离两片区5G工业应用在华晨宝马大东工厂实现。5G应用、智能互联、绿色制造将让大东工厂成为引领未来的发展坐标。
汽车是大东区的产业名片,大东区坚持不遗余力地做大做强做优汽车产业,致力于建设“全国重要汽车生产基地”。宝马大东工厂的“蝶变”升级,印证着这一战略目标正在一步步走向现实。
集聚整车优势延伸产业链条
剑指3000亿产业集群
华晨宝马大东工厂是宝马汽车实现国产化生产的起点,同时也是宝马品牌在华成功故事的开始。大数据、数字模拟等创新生产技术的应用,使大东工厂不折不扣地成为“工业4.0”科技应用先锋和“中国制造2025”的典范。
大东区目标明确、战略清晰,在101平方公里土地上,将二环以北74平方公里土地规划为沈阳汽车城。除华晨宝马之外,上汽通用北盛、华晨雷诺金杯、华晨中华等四大整车厂,以及德科斯米尔、美国德尔福、法国法雷奥等百余家汽车零部件配套企业集聚于此,形成强大的产业规模和集聚效应。
大东区委书记王新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大东区要按照沈阳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把沈阳打造成为国家最重要的汽车生产制造基地”战略目标,集聚整车优势,做粗做长产业链条,发展“汽车后市场”,从车制造到车生活、车文化、车运动,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高品质转变,从而科学调整产业结构,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
汽车产业强大的集聚能力,也为原材料、汽车零部件等配套企业带来了更大机遇,同时也对大东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的配套企业已经满足不了如今大量应用互联网技术的需求,”大东区区长李刚表示,“我们的汽车零部件配套能力不足,聚集度不够,这是短板,也是提升空间。今后,大东区要在生产生活、服务配套、汽车研发、检验检测、汽车文化等‘汽车后市场’培育方面发力,形成新的增长点。”
今年,大东区将着重引进互联网租车、汽车金融、汽车贸易综合体;融合汽车要素的运动、博览展示、文化旅游;汽车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等“汽车后市场”项目。
目前,一批高品质的“汽车后市场”项目或落地或已经达成合作意向。3月初刚刚签约落地的车创智创园项目,将打造立足东北、辐射全国的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智造和智创中心,未来将成为节能与智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集约型智造基地,形成垂直、国际、创新的汽车产业园区示范标杆。宝马集团在全球范围内最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名华模塑,在全球宝马供应商大会后确定将北方区域总部落户大东区。
大东区力争到2020年汽车产业产值达到1700亿元,2023年汽车产业产值实现3000亿元。
以产兴城因城聚产产城融合
汽车小镇建设即将全面启动
汽车生产企业和零部件配套企业的加速聚集,以及“汽车后市场”的兴起,必然对一个区域的公共服务产生巨大的需求。
如何聚人气,升活力,让城市形象和区域知名度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