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有分量的

两会人事

2019-03-19 08:17栏目:县区
TAG: 两会 人事

撰稿:李杨(凤凰网)
2012年9月初,凤凰网特派员从皖东的僻静乡村开始,沿着李克强曾经的生活工作足迹,走过安徽合肥、定远、凤阳、石台、金寨五地,继而北上河南,辽宁沈阳、抚顺,直至北京。此次探访历时一个月,特派员对话数十位当事人、见证者,搜集多方资料,力图呈现一个立体真实的李克强。

李克强曾在祖籍地放过牛

李克强,1955年7月出生于安徽合肥,祖籍定远县九梓乡。定远县是皖东地区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县。从定远县城到九梓乡有50公里距离,搭乘出租车需要1个小时。前半个小时是乡村公路,紧接着是砂石土路。接近九梓乡的一段路正在大修,坑坑洼洼、尘土飞扬,大小车辆颠簸前行。

沿着九梓大街走到一个十字路口,便是李克强三叔的儿子李克文经营的小货铺“李刚超市”。今年70多岁的李克文,20年前做过定远县九梓乡的党委书记。

图:位于安徽定远县的李克强家族老屋(凤凰网李白/摄)

初见李克文时,他正在看店,戴眼镜,人很精神。李克文告诉凤凰网,李克强很少回定远。

李克文透露,李克强五叔李敬初老先生因肺癌晚期,已于2012年春节后去世。当地村民回忆,李敬初生前一直是独身,被安置在乡政府。每年县里区里都会给他日常生活费,李克强也经常打钱给他家用。

离开九梓大街,在通向高埂村的路上有一条水泥小道分岔出去。沿路来到李家老屋前,茅草房顶土坯墙,有着明显的翻修痕迹。

72岁的村民王老头回忆,在文化大革命时期见过回老家的李克强,“当时还是个小个子”,老王扬起手比划了下,“他当时还放牛,给自家庄稼地看青”。

李克强少时辍学,追随大师李诚读古书

1955年7月,李克强出生在安徽合肥。其父李奉三,曾任安徽凤阳县县长。李克强的启蒙老师李诚生于1906年,通晓国故,旧学底子深厚。50年代,李诚在合肥老文史馆工作,在那里与李奉三相识。

11岁时,李克强因文革被迫辍学。李奉三见李诚教习历史的水平很高,便带李克强拜李诚为师。当时两个李家都住在同一所大杂院里,院内有座小型图书室,藏书近万册。李诚是这个图书室唯一的管理人员,兼做出纳与采编。

李诚给李克强开出的书单具有“桐城派”色彩,如《昭明文选》《古文辞类篆》《经史百家钞》等;对于初学中国史,李诚主张要先读《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就在这段时间里,李先生用平和的语调,时断时续地向我讲中国的国学,讲治学的方法,讲古今逸事……持续了近五年之久。”

李诚给李克强开出的书单具有“桐城派”色彩,如《昭明文选》、《古文辞类篆》、《经史百家钞》等;对于初学中国史,李诚主张要先读《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

“就在这段时间里,李先生用平和的语调,时断时续地向我讲中国的国学,讲治学的方法,讲古今逸事……这种每天近一小时的讲解、谈论夹杂着议论,持续了近五年之久。”1997年5月15日,时任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的李克强在《安徽日报》上发表题为《追忆李诚先生》的文章,如是讲述李诚对他的影响。

李诚的五子李皋兰和李克强一同学习,后来两人亦同时就读于合肥八中。李诚的孙媳妇说,两个人关系不一般,从小就在一起长大,“他两个人像兄弟一样,直到现在还有来往”。李克强还经常在过年过节时给李皋兰寄明信片。

1977年李诚去世。“李先生的死是默默的,他不希望有追悼会或告别仪式之类,生前他曾交代其子,只要将他骨灰撒到一条流动着的河里即可。诚然,流动的河水总是不腐的。”李克强在回忆文章中写道。

中学时期,李克强进入安徽省合肥市第八中学就读,于1974年高中毕业。合肥八中创办于1956年。凤凰网特派员来到处于市区繁华地段的合肥八中老校区,守卫人员称2008年老校区就已经转为补习学校了,新校区则建在合肥市高新区,占地面积10公顷。

1987年退休的吴天华老人是李克强的高中生物老师。吴天华曾告诉媒体:“李克强成绩很好,是学生会宣传干部,人很优秀。他有点小调皮,上课会跟同学说说话。”

李克强插队凤阳,获评“学习毛泽东思想先进个人”

图:13岁时的李克强(凤凰网资料图)

1974年,李克强高中毕业;同年3月,李克强与其他同学乘坐大客车向凤阳县大庙公社东陵大队进发,成为一名插队知青。

在东陵村资金合作社义务工作的退休老人向凤凰网介绍,村里有劳动力4200多人,留守的基本都是老少妇孺,年轻人都出门挣外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