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锦江”形象正全面展现
白鹭湾湿地内白鹭纷飞
锦江美景让人心旷神怡
城东锦江区三圣街道,是周末户外休闲、踏青、赏花、亲水的好去处。
周末,喜欢休闲的成都市民又涌向了这片绿意盎然的乐土。
跟随着人群,记者也从3号门进入到白鹭湾,虽然其他区域因为提升品质形象还在打围,但仍可看到湿地内白鹭纷飞、芦苇飘荡。穿行于木栈道中,享受着自然生态湿地的气息,让人身心放松。
白鹭湾湿地位于锦江环城生态区内,一期占地就高达3260亩,其中规划水域面积近1000亩。满眼望去,尽是花、木、林、湖、水、草的世界。
作为锦江区“城市与自然和谐共存”理念的生动实践,白鹭湾湿地获“绿色中国·杰出环境治理工程奖”。作为离城市中心最近的湿地公园,白鹭湾湿地公园已成为锦江区、成都市的一张生态名片。
据锦江区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正在对白鹭湾进行升级打造,推进白鹭湾湿地水体治理和生态修复,进一步扩大城市生态容量。
今年三圣街道又新增一处特色景点——锦城绿道上的江家艺苑。在这里,漫步在阳光洒照的绿地上,绿道花树、时令花卉遍布周围,各种休闲、农业体验设施等待你的体验……目前江家艺苑景区打造已经完毕!
记者日前提前打探,漫步园区内的芳华谷,大片灿烂繁盛的花海令人赏心悦目。“为了让市民时时有花看、四季嗅花香,我们根据季节种植不同花卉,春有天竺葵、金鸡菊;夏赏鸡冠花、鼠尾草;秋季领略醉蝶花、波斯菊、百日草、高杆多头向日葵的美丽;冬季看切花甘蓝摇曳生姿。”锦江区统筹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江家艺苑能够吸引人不仅是花海,高大挺拔的行道树也将是一道亮丽的风景。
同时,公园里6米宽、红色的一级绿道和3米宽、浅黄色的二级绿道蜿蜒穿梭于整个园区,点缀在其中波光粼粼的湖区也是让人心旷神怡。
大力提升区域生态资源价值,全面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生态锦江”形象正全面展现——来自锦江区环保局的最新消息,截至2018年12月22日,2018年锦江区已累计收获优良天数248天,超过前年全年优良天数11天,提前完成市政府下达的优良天数年度目标,还创下了2013年以来最好纪录。
取得这样的成绩并非偶然。时间回溯到2016年,锦江区成功创建“国家生态区”,成为中西部大中城市首个获此殊荣的主城区。如今在成都市每个乡镇(街道)都设有环保科,这一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创新做法始于锦江区。锦江区率先在全市探索基层环保机构设立工作,在16个街道办事处城市管理科增挂环保所牌子,制定制度,安排工作人员。之后按全市统一要求将环保所调整为环境保护科,逐步实现环保工作在基层“落地生根”。这一制度如今在全市全面实行,全市乡镇(街道)设立环保机构,并延伸到村(社区),建立健全了全市一体、标准一致的基层环境保护工作机制。“科学谋划锦江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发展方向,强化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联动协同效应,进一步加大督察力度,顺利迎接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组‘回头看’,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役,严格落实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加快推进锦江节能环保产业发展。”锦江区相关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表示,将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上做进一步探索,加强城市生态治理,保护好环境。将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持续改善区域环境质量。扎实开展大气、水、土壤环境综合治理,并下大力气解决好环境污染问题。
当前,锦江区正在成都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总体部署下,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为动力,全面打响“三大攻坚战”,助力成都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
成都经验
坚持生态优先
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
去年7月,全国首条主题绿道——成都三环路熊猫绿道全线贯通开放。102公里的熊猫绿道以熊猫文化为特色,形成5.1平方公里成都最长的环状“城市公园”,配套19个景观节点小游园、257处服务站,“颜值与内涵”兼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