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有分量的

长沙已建成241个15分钟生活圈

2019-03-13 11:06栏目:新闻

岳麓区打造15分钟生活圈把突破口放在农贸市场的改造上,溁湾生鲜市场是启动新一轮农贸市场改造的示范项目。图为市场内景。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余劭劼 摄

岳麓区打造15分钟生活圈把突破口放在农贸市场的改造上,溁湾生鲜市场是启动新一轮农贸市场改造的示范项目。图为市场内景。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余劭劼 摄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聂映荣

  春色芳菲三月天,星城煦日暖意浓。

  昨日上午,开福区望麓园街道居民胡先生在家门口洁净如新的荷花池生鲜市场买过菜后,走五六分钟便到了绿意盎然的爱心广场,和一群老伙计聊了聊家常,还顺便用这里的健身器材锻炼了半小时,幸福溢于言表:“从买菜到锻炼,从看病到养老,现在都很方便,这样的生活韵味得很!”

  胡先生的感受是长沙民生发展成果的直观体现。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先后10多次提及“民生”二字。

  从民意出发,以民生落脚。近年来,长沙市委、市政府始终倾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过去一年,长沙全力推进“一圈两场三道”建设,建成15分钟生活圈241个;新改扩建农贸市场76个;新建公共停车场137个、停车位2.68万个;新建和提质改造人行道436.3公里。

  更多的数据为长沙的民生事业写下注脚:建成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303所,新增学位7.6万个;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分别实现14连调、13连调;完成棚户区改造2.29万户……

  民生长沙,用幸福作答。长沙已连续11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今年2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发布2018—2019年度“美好生活指数”最高的10个省会城市和直辖市榜单,长沙高居第二位,再次印证了长沙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很强。

  获得感

  财政支出超七成用于民生事项


  “当下有获得,未来有盼头。”谈及自己在长沙的生活,“新长沙人”林立强如此总结道。林立强老家在江西,5年前,他大学毕业后和女友一起来到长沙一家电子科技公司工作,共同奋斗并组建了小家庭。去年,夫妻俩在这里不仅迎来了孩子的出生,还用自己挣来的钱在开福区买了一套房子,“在这座省会城市,通过5年的奋斗买上自己的房子,过稳定幸福的生活,这对于我们来说,意味着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


  一直以来,住房都是关乎民生的重要问题。在此方面,长沙是全国有名的省会城市房价“洼地”。近年来,房价有所波动,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层层加码,“反炒房”攻坚战取得阶段性胜利,持续保持房价“洼地”优势。

  为加强老百姓住房保障,去年,长沙还完成棚户区改造2.29万户,棚改经验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13个城中村实现拆迁清零,5580户群众分到了新房;9121户居民新入住公租房。改革开放40年来,长沙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由3.97平方米增加到40.4平方米。

  要让群众有更“扎实”的获得感,除住有所居,更要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学有所教……

  79岁的长沙“老口子”杨国平对此深有感触,家住岳麓区观沙岭街道施家港社区的他曾很担心养老不方便,去年,离家100多米的地方建起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平时有人照料,他还能和老邻居聚在一起下下象棋、看看花鼓戏、聊聊家常,有点小病痛也能在附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解决,“在家门口过健康快乐的老年生活,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满足得很。”

  市民的获得感蕴藏于长沙的“民生账单”之中。长沙曾连续5年投入民生资金2968亿元,占财政支出的75%。2018年,市政府的“钱”有超七成用于民生事项。

  今年,长沙市政府工作报告再次突出改善民生,不但提出要进一步解决好就业、上学、养老、医疗、出行、居住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还明确了今年要办的10件民生实事,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30所;建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30家、敬老院照料护理区30所;完成城镇棚户区改造和老城区有机更新13500户……

  一件件实事,一个个目标,让市民获得更多“民生礼包”。

  幸福感

  两年打造400个15分钟生活圈


  城市的民生答卷,成就了市民满满的幸福感。

  长沙高新区麓谷街道和馨园社区居民吴静的幸福融在15分钟生活圈里。去年,她的小孩入读了小区新建的普惠性幼儿园,打算未来入读的小学和初中也都在家门口的社区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