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化”了啥?长三角的未来都在这里
一天之内在南京长江脚边晨练、去上海陆家嘴商务会谈、到杭州西湖夜游,这样的生活离长三角居民还有多远?
2018年,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长三角一体化”成为人们关注的热词。一体化,“化”什么?怎么“化”?各地该如何做?两会期间,三位全国人大代表——上海社科院副院长张兆安、浙江省嘉兴市委书记张兵、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厅长陆永泉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和大江东工作室合作推出的两会特别节目,畅谈长三角一体化即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深刻影响。
中央为何高度重视长三角一体化?
谢卫群: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习近平主席向世界宣布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又将长三角一体化列入2019年的重点工作。为什么中央决策层对长三角一体化如此重视?
张兆安:把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整个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大格局中重要的一招棋。
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有几个原因:一是长三角的地位。长三角三省一市区域面积占全中国的3.6%左右,常住人口约占全中国的16%左右,经济总量占全中国1/10,地位很重要。
二是区位因素。中国有两条最重要的经济带,长三角正好处在沿海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的交汇点,长三角发展水平越高,对两大经济带的拉动作用越强。
三是长三角是全世界第六大城市群。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既是中央交给我们的重大战略任务,又使得我们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
张兵:习总书记在浙江工作的时候就在谋划这样一个大的战略构想,当时他就推动长三角一体化提出要求,也采取了很多措施。总书记在浙江的时候提出“八八战略”,其中第二个战略就是要进一步发挥浙江区位优势,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三角地区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后来总书记调到上海,很快率代表团到浙江考察,进一步推动长三角区域之间的统筹发展。当时他对嘉兴也有明确要求,希望嘉兴成为浙江省接轨上海的桥头堡,成为接受上海辐射的门户。这些年来我们沿着这个要求,取得了一些成效。
架设“黄金通道”打造枢纽型城市
王伟健:上海通往南京的高速公路见证了江苏与上海的融通,也见证了长三角一体化的发展。沪宁高速对长三角一体化起到了哪些作用?
陆永泉:沪宁高速公路实现了江苏高速公路零的突破,建成以后拉近了沪宁之间的距离,原来南京到上海要10小时,现在一下缩短到3小时。二是促进了沪宁沿线人员的联系和要素流通,1997年车流量就超过440万,2018年车流量是刚刚通车的8倍,交通部把它誉为“黄金通道”。三是增强了上海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了江苏产业结构的升级和沿线经济的快速发展。1998年,世界前500强企业就有一半的公司到沪宁沿线投资,2018年苏锡常的地区生产总值是通车时候的9倍。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交通大通道的建设、省际交通的互联互通对经济和社会带来的先导作用。
王伟健:嘉兴在交通方面有怎样的部署?
张兵:原来有一句话叫“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嘉兴就在中央”,表明了嘉兴比较好的区位。事实上嘉兴的交通状况相当优越,无论是铁路、公路还是港口、航运都是相对比较完善,但总体上交通网络的便捷性、丰富性还不够。尽管嘉兴和上海、杭州、苏州、宁波都在1.5小时半径内,但离现代化的快节奏还是不够的。我迫切希望打造一个轨道上的“长三角”,向通勤化、一体化、立体化的方向构建更便捷的交通网络,打造升级版的互联互通。我们现在考虑把沪嘉城际轨道交通作为接轨上海的一号轨道,之后还希望加快推进通苏嘉甬高铁,从南通到苏州到嘉兴,跨杭州湾到宁波去,有可能的话再延伸到台州、温州到福建,这样沿海就有了大通道,另外还有东西方向的沪乍杭高铁,未来在嘉兴南站至少有7条高铁,铁路线的数量大概和虹桥枢纽差不多。
还有民航。我们目前有一个军用机场,准备改为军民合用的航空物流枢纽机场;发展航运,嘉兴是杭州湾北岸唯一有深水良港的城市,有比较长的海岸线,完全可以通过海河联运成为航运的枢纽。我们考虑依托这样的有利条件把嘉兴打造成长三角核心区当中的枢纽型城市。
交通一体化需加强系统谋划
谢卫群:江苏在交通一体化上做了哪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