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践行“三严三实” 当好新时代答卷人(4)
优化政治生态要从严从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政治生态和自然生态一样,稍不注意,就很容易受到污染,一旦出现问题,再想恢复就要付出很大代价。安徽自然生态山清水秀,政治生态也要“山清水秀”。什么是政治生态“山清水秀”?我们深切感到,最重要的是以“三严三实”标准拔“烂树”、治“病树”、正“歪树”,防止“政治水土”的流失、“政治雾霾”的滋生,使整片“森林”风清气正。从实际来看,缺乏有效监督是催生“不严不实”的重要因素。要把严格的监督挺在前面,探索推进“三查三问”监督机制建设,紧盯政治上是否做到“两个维护”、工作上是否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作风上是否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有问题及时指出、有过错及时批评,既对事、也对人,让领导干部既看得见监督、更感受得到监督,推动形成常态化督查问责、解决问题长效机制。
三
面对改革发展“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大考”,能不能做到“三严三实”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时明确提出“加强改革创新,努力闯出新路”的目标要求,具体部署了5项工作任务,即“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扎实增进人民群众获得感,扎实推进改革开放,扎实学习和贯彻党章”,这为安徽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必须紧密结合安徽实际,大力弘扬和践行“三严三实”,坚持从严上要求,向实处着力,以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韧劲和拼劲,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工作,努力交出一份优异的答卷。
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就是要以“三严三实”要求进一步树牢事业观。“大人不华,君子务实。”党员干部作为党和人民事业的骨干,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时要求我们“敢于创先争优、敢于做一些领跑的事情”。对安徽各级党员干部来说,这就是激发精神状态的动力源,讲清楚了干事创业“怎么干、干什么”的时代内涵。现在,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深水区攻坚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不小压力和挑战。我们越来越深刻认识到,只有知重负重、干在实处,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矛盾入手,从群众反映强烈的领域改起,才能不断攻克改革中的堡垒,突破发展中的瓶颈,放大改革的乘数效应。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不做坐而论道的清谈客,当攻坚克难的奋斗者、不当怕见风雨的泥菩萨。全省各级领导干部要大力弘扬敢为人先、改革创新的小岗精神,坚持谋划改革要实、落实改革要严,突出抓好农业农村、新型城镇化等国家级改革试点,积极推进国资国企、财税金融、医药卫生体制、简政放权等重点领域改革攻坚,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接最烫的山芋,确保改一个成一个,积小胜为大胜,争当击楫中流的改革先锋。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为改革和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我们要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重大机遇,高水平推进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G60科技创新走廊、长三角产业合作示范基地等“一体、一廊、一地”建设,构建对外开放大通道大平台大通关,加快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
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就是要以“三严三实”要求进一步树牢政绩观。党员干部的政绩观,决定着干事创业的立场、观点、方法和成效,做到“三严三实”,才能坚持正确的政绩观。当前,安徽正处在全面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的关键阶段,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步子一旦迈出去,就要踩得准、站得稳,否则一个小差池都可能付出大代价;只有每一步都谋得严、行得实,才能实现稳中求进、以进固稳。我们要以严而又严、实而又实的要求,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行动,坚持“大创新大发展、小创新小发展、不创新难发展”,把创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大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着力下好创新“先手棋”、走活高质量发展“一盘棋”。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事关全局,事关长远。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把好山好水保护好”的殷切嘱托,把“三严三实”要求贯穿到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特别是要把“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落到实处,全面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加快建设绿色江淮美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