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砖白石燕尾脊 古城最亮那抹红(3)(3)
“三间正房”乐安居
人生活在地球上,如何对待自然,如何在自然中生存,最直接、最普通的反映就是人的居所。鸟有巢,兽有窝,人有家。“宅”为人居之器,“居”则承生活之理。
“厝”是红砖盖成的屋子,是泉州最有代表意义的传统建筑,是最适应闽南气候的客间形式。
它以独特的建筑造型、鲜明的地域和深邃的多元文化内涵,成为闽南传统民居建筑大观园中的一朵奇葩。
“厝”是泉州人对家或屋的俗称,家宅叫“厝”,祖屋叫“祖厝”……泉州人对古大厝的情感似乎早已超出了建筑的本身。“厝”对泉州人来讲,蕴含着温馨、亲睦乃至团结的感情。
“间”,是闽南古建筑的基本单位。古大厝所谓的“几开间”,即进大门中厅两侧有几个房间。一般有“三开间”“五开间”“七开间”。譬如,《大明会典》规定:“有爵位的官员能建的规格是五开间,皇族的亲王能建七开间,而九开间的规格则是皇帝专属。明朝只有公、侯、伯才能建五开间规格的建筑。”
古代的时候,泉州人常常用“三间正房”用来泛指古大厝。其实,“三间正房”指的便是客厅、卧室、书房,与此同时,这也是对于“社会、自身、文化”的基本注释,是由于合乎当时稳定为本的农业生产方式与“仁、义、礼、智、信”为宗旨的社会交往原则所造就的。
砖雕图饰
精致的砖雕
“门当户对”有讲究
一般来说,古大厝门口通常都竖着一对门墩,有方形,有圆形。古老而神秘的“密码”,便寄寓其中。据洪泓介绍,古厝门前的门墩形状,方的代表砚台,而圆的则象征战鼓。因此,如果你路过古厝,只要蹲下看看其门前的门墩,便可以推知,这房屋主人的先辈究竟是喜文还是尚武。这就是民间用于镇宅的建筑装饰——“门当”,千姿百态,妙趣横生。
“门当户对”这个成语或许大家都不陌生。事实上, 古大厝关于“门当”的放置还真的是有讲究的。古时候,三品官以下的宅第有两个门当,三品官有四个,二品官六个,一品官八个,皇帝九个,俗称九鼎之尊。而“户对”,即置于门楣之上或门楣双侧的砖雕、木雕。形状由圆形与方形之分,圆形为文官,方形为武官,“户对”大小与官品大小成正比。
而同样的道理,所谓的“户对”,也是如此。通常来说,典型的“户对”有圆形短栓,短柱长一尺左右,与地面平行,与门楣垂直。由于它位于门户之上,且取双数,故名“户对”。“户对”一到五品可以为六个,六到七品可以为四个,以下只能为两个,大户人家也可以两个。
此外,如果细心的话,你会发现,古城的不少古大厝有门埕,门埕都是用青草石条石板铺就。通常来说,门埕比较宽敞,可以用来种花莳草,玩耍乘凉,或晒五谷杂粮。
古大厝都是大官或者有钱人建的,一般人都是用古大厝的主人的字姓来叫,像何厝、陈厝、林厝、王厝、庄厝、洪埕、万埕、李埕等。俗话说:“大厝起双排,好运捷捷来。”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阅读全文
标签:
责任编辑:苏爽
相关新闻
《古厝娶亲》重现古城 今年首演赢得满堂彩大型民俗歌舞《古厝娶亲》演出现场 台海网3月3日讯 据泉州网报道 昨晚,大型民俗歌舞《古厝娶亲》在泉州南音艺苑再次与广大市民及游客见面,现场座无虚席,精彩的演出赢得阵阵喝彩。 这是去年复演的《古厝娶亲》今年的首场演出。该剧以泉州民间独具特色的传统婚俗为线索,以泉州民...
泉州:“微改造”让古城焕发生机在泉州市鲤城区金鱼巷的“古城南音阁”里,人们在观看南音公益演出(2月27日摄)。 金鱼巷改造有机植入的咖啡文化、南音戏台和文创空间等,让这条不到300米的小巷生机盎然,成为泉州古城保护“留人留形留乡愁,见人见物见生活”实践的缩影。 福建泉州是一座具有千年历史的...
央媒超过三十次聚焦 泉州古城文化符号渐入人心过去一年,央媒超过三十次聚焦—— 泉州古城文化符号渐入人心 今年春节期间开张的西街游客服务中心,游客络绎不绝。图为游客在服务中心顶楼拍照打卡。(陈晓东 摄) 泉州古城越来越“火”了。 台海网3月1日讯 据泉州晚报报道,过去一年,数据为证:2018年春节,泉州共接待游客251.8...
漳州古城东入口人行天桥投用台海网2月28日讯 据东南网报道,近段时间人们发现,连接古城东入口与新华南路的人行天桥可通行了。该天桥的通行不仅让群众出入古城更方便、更安全了,也有效缓解了周围交通压力。 据了解,该天桥于去年7月底动工,目前已基本完工,建设内容为古城东入口天桥、八卦楼绿道、景观及夜景等市政配套工程。其中,古城东入口天桥总长99米,宽度4米。设计时尚,工艺先进,桥面...
漳州古城东入口人行天桥投用台海网2月28日讯 (通讯员 陈维泽 刘小婷 吴昊 记者 赖雅红)近段时间人们发现,连接古城东入口与新华南路的人行天桥可通行了。该天桥的通行不仅让群众出入古城更方便、更安全了,也有效缓解了周围交通压力。 据了解,该天桥于去年7月底动工,目前已基本完工,建设内容为古城东入口天桥、八卦楼绿道、景观及夜景等市政配套工程。其中,古城东入口天桥总长99米,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