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机会在哪里?互联网渗透率仍较低 大学生比例高于中国(3)
针对印度多语言、多文化的互联网平台类机会:印度有1.8亿英语用户,2亿 Facebook 用户,2.7亿左右的 WhatsApp 用户,目前主流的互联网产品主要通过 Google、Facebook 进行产品推广,核心触达用户主要为1.8亿的英语用户,而这部分用户互联网渗透率高,红利和增量较小,如何触达到广大的非英语、下线城市那些代表着人口红利的增量用户,是印度互联网创业的机会,如 Sharechat 在印度的快速发展。
产品升级和产品下沉:印度目前2000美金的 GDP,正好达到了生活类消费品爆发的起步点,例如像中国已经普及的空调、洗衣机、冰箱等产品,在印度的家庭普及率会在接下来伴随着经济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升快速上升(目前不足3成普及率)。
这里的产品流动主要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一线城市精英阶层品牌升级的机会,二是好的产品从精英阶层向工薪阶层、从一线城市向下线城市流动的机会。
基础设施发展到一定程度带来的配套周边的机会:如物流在印度的发展需要道路和电商高速发展,而诸如链家一样的连锁中介需要在房地产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才会出现。
Copy China to India:在中国找对应模式,大领域、有一定规模以上的巨头公司,但是对标印度没有出现的行业,去深挖探索。
印度是下一个中国吗?
这个国家创业环境像极了过去的中国,但是环境完全不像。
去了两次印度,各行各业的创业者都在拿多少年前的中国来类比印度(最常出现的两种说法是十五年前的中国——经济类比,和10年前的中国——互联网类比),好让中国投资者能更好的理解印度的产品和印度的移动互联网进程,甚至印度创业者会直接用一个中国知名产品作为第一句介绍“This is India’s ***”。
从印度的创业环境来看,印度相比于欧美,确实与中国更加接近,所以中国投资人对于印度项目的理解难度要远远小于十几年前美国投资人对于中国创业项目的理解难度。这点我们从现在印度的头部创业公司中,大多在照搬中国对标公司的创业路径和产品模式。
我们可以拿 PayTM 的发展路径来对比:
2014年1月:Paytm 推出钱包功能( Paytm Wallet APP ) 。在当时,印度无银行账户的人口比率将近50%,信用卡覆盖率更是低于5%,90%的印度人倾向于使用现金支付,所以这段时期推广进展相当缓慢;
2015年2月和9月:阿里及蚂蚁对 Paytm 累计投资8.15亿美元;
2015年10月:Paytm QR 发布,主推“正向扫码”,印度中小商家和消费者开始慢慢适应;
2016年11月8日:莫迪在一次电视讲话时突然宣布废除500卢比和1000卢比大额现钞,倡导“无现金社会”。在信用卡、POS 机并不普及的印度,“无现金”就等价于电子支付;有资料显示,在莫迪废钞的一个月时间内,PayTM 的活跃用户从1000万人增长到1.6亿;
2017年4月,总用户数超过2.2亿(首次超过 PayPal 的1.97亿),每日完成支付超过300万笔,跃升全球第三大电子钱包;
2018年6月,月交易额达到40亿美元,月交易达到13亿笔。
从目前来看,PayTM 是印度支付战争中最有希望胜出的佼佼者,但是与含着金钥匙出生的支付宝的发展路径不同,PayTM 诞生于线下场景,缺乏有力的电商支付场景为依托,而电商巨头本身也野心勃勃,亚马逊和 Flipkart 两家目前都不支持 PayTM 的在线支付并且在主推自己的支付产品。
所以 PayTM 需要自己搭建场景,这也就有了后来的 PayTM mall。而且在整个支付生态中,既想扮演裁判、又在扮演运动员,投资收购了众多公司,纳入 PayTM 生态中来。
只要印度改革开放的大方向不变,印度作为世界人口第二大国、经济增速第一大国对于资本和持续创新企业的吸引力就会只增不减。但是另一个维度,我们也必须认识到,虽然在方方面面我们都在拿印度与中国类比,但是中国就是中国,中国过去40年改革开放的经济奇迹是很难复制的,所以对印度市场来说,我们对标中国产品的同时,在领域增速上要有更多的耐心,This is India:)。
如果说中国曾经的互联网化趋势对于 VC 来说,只要赌对大趋势,基本上是路边捡金子的美好时代,而印度市场相当于淘金,需要在辛苦的一遍一遍的筛选中,才能有所斩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