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有分量的

常用药价三年暴涨900%!4+7集采新政是否能成降价“灵丹妙药”?

2019-03-25 13:13栏目:新闻

  “去痛片从2014年的2.5元涨到2016年的4.9元,今天已经8.7元了,一直在涨。滴鼻净从2015年的1.6元涨到如今的4.5元。”2019年3月6日,一位药店负责人对21新健康记者说。

  “之前强心药去乙酰毛花苷50元每支,现90元,用于降血压心绞痛的硝酸甘油注射液2元/支,现在15元左右。”3月8日,成都一位药商告诉21新健康记者。

  21新健康记者在近半个月的走访中发现,春节后,很多常用药价格大幅上涨。多位药店及药商负责人表示,一些低价常用药与两三年前相比,大都有不同程度的涨价,低价药的成本持续增加,有一部分已停产,如常用的低价药左旋咪唑经常断货。

  对于常用药价格持续猛抬头,这背后究竟有何原因?原本低价的常用药会不会成为百姓“看病贵”的新痛点?与此同时,被迫降价的药企也是“满腹苦水”,原料药等成本上涨,利润下降如何保障研发投入?

  “医院外部的药品上涨,医院内部的下降,下一步招标可能涉及常用药,会采用4+7的思路。”3月6日,鼎臣医药咨询中心负责人史立臣向21新健康记者表示。目前,抗癌药等在国家医保谈判、4+7带量采购政策等推动下,正在大幅降价,而在4+7带量采购新政倒逼下,一些地方常见药降价的消息也见于媒体。

  4+7带量采购新政对常见药带来的降价效应是否是持续性,仍待观察,毕竟”药价贵“这个顽疾是世界性难题。就在2月26日,美国七家制药巨头领导人被叫到华盛顿出席国会听证。国会议员对制药业罔顾病人利益追逐利润的行为提出尖锐批评。而制药业人士也进行了激烈的反击。

  一大波常用药涨价

  “医院内部药品价格下降,医院外的药品价格上涨,因为院外市场的药品由企业自主定价的。”史立臣对21新健康记者解释。

  近期多家媒体报道药店中的常用药品大幅涨价,有的药涨幅一个月内超过50%,更有甚者涨幅高达900%。

  如北京日报报道,复合维生素B在2015年的价格为1.5元,而到了2018年底则涨至10.5元,涨幅高达600%,癞特灵从2015年的3元,涨至2018年底的9元,涨幅200%。

  健康日报也发现,2018年全国中成药涨价成常态,如川贝枇杷糖浆由原来的19元/瓶涨到了29元/瓶,云南白药(000538)气雾剂由27.3元/盒上涨到41.6元/盒,桑菊银翘散由20元/盒涨价至38.5元/盒,复方黄连素片由8.8元/盒上涨至12元/盒,清肺化痰丸由16.4元/盒上涨至28.5元/盒。

  21新健康记者近日走访了北京市朝阳区的多家药店发现,目前在售的999感冒灵卖18元一盒,药店销售人员表示,原来售价为11元,涨价已有数月。此外,其他常见药品也均有增长。

  “葡萄糖酸钙注射液涨幅较大,原来0.5/支,现在要7元多。静脉用丙种球蛋白注射液原来100多元,现在要600多元,还有速尿注射液原来0.5元一支,现在也要3.5元了。”重庆一位公立镇医院药房负责人向21新健康记者反映。

  上述负责人还表示,有些低价药用得少,厂家嫌不赚钱,已经不再生产,还有销售公司因为一些常用药赚钱少不进货而导致缺货,往往会发高价药来代替。

  据21新健康、《新快报》、《齐鲁晚报》、《北京日报》等走访整理的部分涨价药品表:

常用药价三年暴涨900%!4+7集采新政是否能成降价“灵丹妙药”?

  谁是高药价的背后推手?

  “如果常用药一直涨价,这会成为患者的新负担。现在医院里的药纳入医保且都在降价,但常用药比如治疗头疼感冒和一些慢性病的药,不在医院销售,价格就翻好几倍,如甘草片,原来1.5元100片,现在十几块一板,只有七八粒,量少了价钱上去了。但这是市场行为,国家也不好介入。”史立臣对21新健康记者说。

  在他看来,常用药价格上涨与原料药价格上涨、人工成本上涨和营销费用增加有关。

  业界早就吃过原料药价格上涨的苦头,在“2017年医药界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座谈会”上,四川好医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耿福能向21新健康记者举例说:“氢氧化铝,很多中成药都在用,三年前是12块钱一公斤,今年是170块钱一公斤,涨了十几倍,类似这样的原料药还有很多。甚至某些企业串通在一起,把原料垄断起来涨价,这是对老百姓(603883)的伤害,也是对生产制剂厂家的伤害。”

  垄断是原料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之一。史立臣说:“大企业可能对小企业包销,价格由大企业说了算,下游企业也得随之涨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