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火车站客运员康倩:沿着父辈脚步继续见证(2)
“旅客是火车站的主体之一,我刚参加铁路工作的时候,候车大厅里随处可见旅客乱丢垃圾、随地而坐、吸烟等现象,工作人员和旅客之间的沟通也不足。另一方面,候车室的容量很小,旅客的需求很难满足,比如旅客想给手机充电;站内、站台的标志标识、指向牌还都是不干胶粘在地上的那种,时间久了就会磨损看不清,很多这样的小细节都还不够完善。”康倩说道。
西安火车站候车室 摄影 宋佳
从2010年开始,康倩在西安火车站的近10年里,让她切身体会到这里的细微变化。旅客的素质在提高,火车站也在不断的提升配套服务,候车区域禁止吸烟,候车室有了手机充电设施,指示牌变成了LED灯,保洁确保旅客随走随清,工作人员加强监管职责,“你好”成为了工作人员与旅客沟通中的第一句话。
再后来,“12306”出现了,重点旅客帮扶,意见投诉、人工客服、订票买票等功能一应俱全,自助购票取票机、刷身份证进站,更多的新技术也开始与火车站结合起来。
“最大的变化还有西安火车站建立的‘同城协作’机制,实现了‘一点有求,全点呼应’。比如乘客跑错了车站,西安南站的车,乘客来了西安站,这种情况在以前是没办法办理的,乘客只能再去西安南站乘车。而现在遇到这种情况,乘客可以改签途径西安站的车次。如果旅客还是想到西安南站乘车,我们还会为旅客发一个卡片,告知旅客从西安站到西安南站乘坐的公交或地铁信息。”康倩介绍道。
从工作之初的不理解,轮换岗位,到现在看到旅客的变化,旅客也在影响着像康倩一样的“铁路人”,他们在共同成长,共同感受着铁路的变化,甚至是时代的变化。
西安火车站站台 摄影 宋佳
写在最后:铁路也应有“我”
2019年,西安火车站改扩建工程将全面启动。扩建完成后,西安火车站将由现在的6台11股扩建到9台18股,形成南北双广场、双站房格局,车站服务功能和运输能力将得到大幅提升。这将是西安火车站自1934年12月建站以来最大的一次“华丽转身”。
经历了10年的磨砺,康倩也实现了从女特警到“铁路人”的转变。部队是一种情怀,铁路也是一种情怀。这两种情怀中,对康倩而言,都有自我价值的实现,更有家国之心的诠释。
“退伍后,是铁路开启了我的第二段人生。曾经在部队,‘首战有我,有我必胜’是我的座右铭。然而10年的铁路生涯,让我慢慢的感受到‘铁路也应有我’,这是我一辈子的事业。”康倩不胜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