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清岸绿 百姓赞誉
“敢下到长滩河里游泳吗?”
几年前,四川广元昭化区市民在电视问政节目中,对环保部门下了“挑战书”。彼时长滩河臭水横溢,在当地出了名。
而今,长滩河不仅岸绿景美,还可以游泳,成为市民休闲的新去处。
城市黑臭水体被称为“群众身边的污染”,是公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之一。民之所望,政之所向。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确定的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七大标志性重大战役之一,要求到2020年,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90%以上。
攻坚既要雷厉风行集中力量打“歼灭战”,又要奔着“长制久清”、抓铁有痕、久久为功。各地正水岸同治、步步为营,还老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新景象。
立下“军令状”,唱好“重头戏”
——不再是“死水一潭”,九成以上黑臭水体开工整治
去年初冬,京杭大运河波光潋滟,两岸层林尽染。
北京通州区退休职工张春喜是位摄影爱好者,他忽然发现,镜头中出现了很多曾难得一见的鸟类。
“过去端着相机猫一整天,只能拍到几只家雀儿、鸽子。”张春喜说,现在水质明显好多了,野鸭、灰鹤、白秋沙鸭、红嘴蓝鹊等都能拍到。
千里之外,烟波浩渺的武汉东湖之畔,一场水上马拉松如火如荼举行。1700名专业选手与游泳爱好者,从东湖风景区长天楼下水,在“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中劈波斩浪。
蓝厚祥就是其中一员。这位66岁的老武汉人从小就爱到东湖游泳,但到上世纪80年代,就不敢再去了,“水变脏,有异味了,游完泳回去浑身痒。”而今水变清了,岸边风景也更美了,蓝厚祥经常约伙伴到东湖游泳。
昔日“死水一潭”,如今碧波重现——从南到北,一批重点城市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让人惊喜不断。
惊喜背后,是在黑臭水体治理上的超常规、动真格。
去年10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生态环境部联合发布《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这是我国印发的第一个涉水攻坚战实施方案。早在2015年,“水十条”的出台,就已将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列为重点任务。排出时间表,立下“军令状”,各地以铁的决心、铁的措施,唱好碧水保卫战中这场“重头戏”。
通州多河富水,但位于“九河下梢”,也就成了污水的汇聚地。北京治水,首看通州。
着力疏解污水直排的低端厂区、养殖小区等低端产业;水环境建设去年一年工程量比过去20年总和还多。
北京市水务局局长潘安君表示,目前,北京市141条段黑臭水体治理已全部完工,下一阶段,北京将集中解决百姓房前屋后坑塘、马路边沟等“小微水体”污染,让百姓身边环境持续得到改善。
“这片湖区现在水质如何?”“截污工程什么时候完工?”“你们最近来看过吗?”几个月前,湖北省委主要负责同志不打招呼,直奔武汉南湖沿岸暗访,检查环湖治污整改工程进展情况。
月报告、季通报、年考核,湖北加强动态监督考核,倒逼全省设区市到2020年底建成区内黑臭水体基本消除。
据了解,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共确认黑臭水体2100个,九成以上已开工整治。
融入新理念,注入新技术
——从“海绵城市”到“黑科技”,治“差水”愈加科学化智能化
南宁,冬日的那考河依然清水潺潺,草木葱茏。两年多前,这里还是一条污水横流的黑臭水沟。
见效如此之快,在于治理不走寻常路——
引入“全流域治理”新理念,6.35公里的河道,从河道治理、两岸截污、污水处理到水生态修复、景观建设,全流域统筹推进,“一条龙”治水;
融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沿岸建设下沉式绿地、植草沟、雨水湿地等,提高对雨水“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能力……
臭水沟变湿地公园,一场“革命式”的治水创新,让那考河获得2017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理念引领、科技支撑,那考河“变形记”正不断在各地上演。
日前,在安徽肥东县定光河,记者看到,“黑科技”装备“石墨烯光催化网”,就像一张张小渔网一样连在一起,漂浮在水上。原本有些浑浊的河水,从这张大网流过后,竟然清澈了许多。
“去年4月,我们在河里布设了这种科研装备。经过半年多试验,水质明显改善。”肥东县河长制办公室副主任薛铁成说。
“这里的水流速很慢,各类污染物聚集腐烂,就容易发黑发臭。我们研发的这种新材料,正好可以对症下药。”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冯炫凯介绍,“原理其实并不高深。三维石墨烯吸附能力很强,而黑色二氧化钛具有很强的光催化氧化能力,可将吸附上来的污染物快速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在肥东县定光河的试验,是这套“黑科技”装备首次落地测试。此后,又陆续在上海、山东等地测试,均取得较好效果。
生活污水直排入渠、私搭乱建侵占河道、作坊式小厂偷偷排污……在辽宁沈阳黑臭水体整治一线,“猫鼠游戏”时常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