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有分量的

以充沛顽强的斗争精神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2019-03-31 17:06栏目:新闻

    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正处于关键时期,各种风险矛盾挑战较多。必须充分认识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以充沛顽强的斗争精神奋勇搏击、披荆斩棘,不断推动新时代伟大斗争的新胜利。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1月21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指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需要有充沛顽强的斗争精神”。保持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是近几年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的治国理政新思想、新理念。面对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防范化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重大风险,应坚持习近平同志关于“永葆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的方法论,坚持知行合一,在实践中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真正扛起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政治责任,切实做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各项工作。

    “斗争”一词,汉语中有很多种解释和用法。可做名词,也可做动词。作为名词,指不稳定环境下矛盾的体现,即矛盾双方的冲突。作为动词,有搏斗、争斗使得一方战胜另一方之意,有当众揭露、批判、控诉之意,也有努力奋斗之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发扬斗争精神,培养斗争本领,其中的“斗争”绝非庸俗意义上的不同人或不同群体、组织之间为了争夺各自利益而进行的争斗、搏斗,它是指社会的先进阶级或组织为了实现社会中最大多数成员的最大范围的共同利益而进行的积极活动。“斗争精神”正是基于此类活动之上的一种不畏艰险、积极进取、勇于开拓、努力奋斗的认知思维和状态。

    斗争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民族惨遭屠戮。面对外敌入侵,中华儿女进行了一系列的斗争。这些斗争,有来自社会底层,有来自清政府内部。有的是有组织的,有的是群众自发的。无论哪个阶层,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方式,面对侵略者的嚣张气焰,中华民族从来没有停止过抗争。清政府内部,尽管弥漫着投降主义情绪,但也不乏林则徐、邓廷桢、关天培、邓世昌这样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下层百姓自发组织的如三元里抗英斗争、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等都给外国侵略者以沉重打击。

    斗争精神是我们党攻艰克难、赢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也必将是我们党赢得新的伟大斗争的有力思想武器。从1921年到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28年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如果没有斗争精神,不会有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如果没有斗争精神,不会有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胜利。新中国成立之初,西方国家妄想把我们扼杀在襁褓中,如果没有一点斗争精神,我们不可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走出一条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毛主席说:“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我们日益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心。但是发展起来之后的问题比不发展时还要多,面对的国际国内环境更加复杂,面临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斗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已进入爬坡过坎的关键时刻,应对各种矛盾、风险、挑战、阻力,更需要我们保持永不懈怠的斗争精神,任何的贪图享受、精神懈怠、回避矛盾的思想和行动都是要不得的。

    斗争精神光喊口号不行,更需要有斗争的本领。马克思说:“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习近平总书记也反复强调:防范化解风险挑战,既要发扬斗争精神,又要培养斗争本领。面对新挑战新困难,需要我们培养什么样的斗争本领?

    一要有斗争的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意识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思维动力和前提条件。没有斗争意识不可能产生斗争精神。遇到困难如果首先想到的是困难有多大,先灭掉自己的威风,被困难吓倒,在困难面前就会止步不前。新中国成立70年,中华民族近代以来在国际上的影响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大。我们日益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央的同时,来自成长中的烦恼也不少。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复杂敏感的周边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这些都在暗流涌动,来自各行各业、各个领域的各种风险层出不穷:“黑天鹅”事件、“灰犀牛”事件,“中等收入陷阱”“大国赶超陷阱”等等。因此,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不惹事,但也不怕事”。精准研判,未雨绸缪,妥善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