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有分量的

中国海上阅兵展示实力 广邀朋友传递和平决心

2019-04-24 11:36栏目:新闻

“我大海军,生日快乐”“70华诞,向海图强”“海上蛟龙破壳日快乐,同时感谢祖国母亲”……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迎来70周岁生日,大批中国网民在社交媒体上献出对人民海军的真挚祝福。当天在青岛,海军的“生日会”迎来重头戏——32艘海军舰艇、39架战机以及13国海军18艘舰艇参加海上阅兵活动,接受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检阅。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中国“万吨大驱”南昌舰在世界期待的目光中悉数亮相。在日本时事通讯社等外媒看来,海上阅兵显示中国对自身力量的自豪感;同时,这次有61个国家代表团应邀出席中国举办的多国海军活动,这说明中国加强与其他国家合作、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决心。习近平23日会见外方代表团团长时表示:“我们人类居住的这个蓝色星球,不是被海洋分割成了各个孤岛,而是被海洋连结成了命运共同体,各国人民安危与共。”

“雾里阅兵,还是那么威武”

23日14时30分许,执行检阅任务的西宁舰抵达阅兵海域。习近平登上检阅台,下达检阅开始命令。《分列式进行曲》在大海上响起。编为6个群的海军32艘舰艇和编为10个梯队的39架战机依次接受检阅。通过检阅舰时,受阅舰艇鸣起长哨、官兵整齐站坡,向习主席致敬。“同志们好!”“主席好!”“同志们辛苦了!”“为人民服务!”

此次阅兵采取舰艇单纵队航行、飞机梯队跟进的方式进行。受阅舰艇分为潜艇群、驱逐舰群、护卫舰群、登陆舰群、辅助舰群、航母群。首先接受检阅的是潜艇群的8艘潜艇。“长征10”号战略导弹核潜艇是此次阅兵第一艘受阅潜艇,它的舷号是412,是新型战略核潜艇,系中国建造排水量最大的潜艇。

作为中国海军驱逐舰首次突破万吨门槛的标志,率驱逐舰群接受检阅的中国“万吨大驱”南昌舰被外媒称为此次阅兵中最受各方期待的亮点。日本时事通讯社23日说,这是该驱逐舰首次公开亮相,它充分显示中国海军已快速发展成为一支现代化部队,这响应了习近平“全面建设世界一流海军”的号召。

另一个焦点是中国航母。英国路透社23日说,中国第二艘航母、也是首艘自主建造的航母没有现身,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接受了检阅。德新社23日介绍称,辽宁舰经重建于2012年投入使用。第二艘中国航母目前正在测试阶段。“这只是中国成为国际海洋大国的开始。悬挂有中国国旗的舰队将来会在世界各地航行。”德新社23日称,“中国正在聚焦海洋”。

15时09分,习近平检阅受邀参加海上阅兵活动的13国海军18艘舰艇。各国舰艇悬挂代满旗,按照作战舰艇、辅助舰船的顺序,以吨位大小排列,依次通过检阅舰。

15时30分许,在《友谊地久天长》的乐曲声中,庆祝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海上阅兵圆满结束。

路透社称,此前中方人士说,这次阅兵邀多国军舰参加表明,中国对外没有藏着掖着。23日,一些外媒记者被邀请登上一艘军舰观看阅兵。

阅兵时海上雾气朦胧,这成为国内社交媒体上相关热议话题之一。有网民遗憾地说“看不舰”,也有人骄傲地表示,“雾里阅兵,还是那么威武”。一名专业人士23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在能见度较低的天气条件下举行阅兵,要求受阅舰艇具备良好的操纵性能,装备有先进的航行设备、可靠的导航雷达;同时对舰艇指挥员来说要求更高,不仅需要他们对海上整体态势的精准把握,还要求他们在这种条件下胆大心细。阅兵顺利举行,说明中国海军指挥员对舰艇有过硬的驾驭能力。

多国参加阅兵彰显“大家同在一个朋友圈里”

“70周年阅兵显示,中国军力日益增强,正从近海走向远洋。”美联社23日评论说。日本时事通讯社认为,一方面,阅兵显示出中国对自身力量的自豪感;另一方面,中国强调与各国海军的合作态度,旨在缓和国际社会对中国军事力量“扩张”的警惕感。

《日本时报》23日称,中国海军展示了其成为世界一流海军征程上的巨大进步。这场阅兵可能会被外界视为崛起的中国在“秀肌肉”,不过,习近平寻求缓解此类担忧。“开启大规模阅兵活动前,中国领导人说,‘中国人民热爱和平’。”英国路透社23日称,习近平当天上午在青岛会见出席多国海军活动的外方代表团团长时强调,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

“成立70年,中国海军展英姿,习近平呼吁世界各国维护海洋和平。”《南华早报》23日以此为题报道称,习近平当天表示,“国家间要有事多商量、有事好商量,不能动辄就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