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有分量的

【蹲点调研】塔元庄“应变”记

2019-04-25 04:25栏目:新闻

塔元庄“应变”记

——一个村庄的“半城郊型”经济发展之路



4月12日,在正定县塔元庄村文化长廊,讲解员为游客们介绍塔元庄的历史变迁。 记者史晟全摄

正定应该走一条“半城郊型”经济发展之路。

塔元庄人第一次知道“半城郊型”经济这个新名词,是在1984年时任正定县委书记习近平的讲话里。

“投其所好,供其所需,取其所长,补其所短,应其所变。”当年,习近平还为如何走好这条路总结了“二十字经”。

毗邻滹沱河,与石家庄隔水相望,让塔元庄人对“二十字经”的理解转化为行动:“城市需要啥,咱们就种啥;城市需要啥,咱们就加工啥;城市想要的变了,咱也得变。”

城里人不能光吃粮食,就在村南河滩地里种花生、小杂粮;城里有医院、要盖房,就搞加工厂,供应医用纱布、建筑材料;城里人节假日没处玩,就建开心农场、搞生态园、盖美食街。

35年过去,塔元庄人发现,时代在变,城市需求、消费喜好在变,可“二十字经”蕴含的道理没变。他们始终在依托省会,靠城吃城。

如今,沿着这条不丢城,不误乡,利城富乡的路子,塔元庄正在书写新时代的“应变”记。

4月23日的塔元庄新民居。 记者史晟全摄

拆掉旧平房,搬进新楼房

“往左点儿!再往下点儿!”

“别歪了,再往右点儿!”

……

4月3日一早,记者乘车前往塔元庄村。刚到村口,就碰上村党支部书记尹计平正站在一台吊车前,连喊带比划地指挥着。

只见一棵三四米高的银杏被稳稳吊进挖好的树坑,几位身穿“塔元庄物业”马甲的村民边扶正树干,边挥锨填土。

“村口树不少啊,种太密了吧?”

“不是种,是换!”

尹计平指着远处的杨树:“春天树毛满天飞,太影响环境。”

“换了多少啊?”

“连着银杏、法桐、海棠在内,一万多棵。”

“下这么大本钱?”

“现在村里搞旅游,环境要紧着呢。”尹计平说。

2018年,塔元庄接待参观团队和游客40多万人次。村集体收入里,一半以上来自旅游和相关产业。

走进塔元庄,高楼林立,绿树成荫,环境整洁,景色怡人。让人很难相信这曾是个守着河滩地,一有风就漫天沙尘、又脏又破的落后村。

“那时满村找不着一条好路,外村姑娘不愿嫁进来,村里小子们说媳妇都难。”塔元庄村委会主任赵桂林说。

2000年,尹计平和赵桂林搭伙组建新班子,他们一上任就闷头干了两件事——修路、种树。

一条出村路、4条村内路修好了,下雨天骑车子也能出村进城了。河滩地、路两旁种上树,春天沙尘不再往嘴里灌,夏天在村里溜达也凉爽。

2004年,一块市级文明生态村的牌子挂到了塔元庄。再下一年,又换成省级的了。

后来村里的变化,从鹿泉县城嫁来的媳妇张金霞感触最深。

张金霞身材高挑,模样标致,父母都是公职人员。大学毕业后她和高中同学、塔元庄的李彦伟谈起恋爱。可到2007年该谈婚论嫁了,家里人怕她嫁到村里受苦,坚决不同意。

李彦伟的父亲李贵锁上门提亲,张家也不松口,他只得找尹计平出面说和。

尹计平前前后后往鹿泉跑了两三趟,最后拍着胸脯保证:“过不了两年就让金霞住上楼,往后塔元庄的日子比城里还好呢。”几番劝说,金霞的婚事终于成了。

“当时就觉得书记说大话呢。”金霞笑着回忆。

她不知道,那时村里正琢磨着“平改楼”。村班子盘算,这样既能改善村民生活,节约下来的地还能搞集约经营。

2008年1月,恰逢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的习近平到塔元庄看望群众,在漂亮的住宅设计图前,他除了关心设计方案是否征求了村民意见,还提出新楼“要便于生活、方便生产”。

几经努力,2008年底,塔元庄第一批97户村民搬进楼房,这里头就有结婚还不到两年的张金霞小两口。随后又有第二批、第三批……

拓宽马路,加密绿植,铺设排污管网,美化街道……如今,塔元庄的环境彻底变样了。

“村里要没好环境打底子,还搞啥旅游啊?”赵桂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