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检方去年批捕侵犯知产犯罪案1342件2420人
中新网广州4月25日电 (索有为 韦磊 王磊)广东省人民检察院25日通报,2018年,广东检方共批捕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1342件2420人,起诉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1335件2319人,批捕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案件800件1714人,起诉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案件957件1824人。
“从我省办理的案件类型来看,侵犯商标类案件的比例占绝大多数。”广东省检察院相关部门负责人说,“从地域上看,珠三角地区案件量约占全省的九成以上,这与当地相关产业比较发达有关。”商标权的侵权对象以电子产品、手袋、衣服、酒、日用品为主,同时逐步蔓延到汽车配件、电缆,乃至医疗器械等产品上,对民众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安全造成极大隐患。侵权对象呈明显的区域性特点,如深圳主要为电子产品,约占案件总量的七成;广州以服装、手表、手袋、化妆品等为主;汕头澄海区则主要是玩具售假。
办案检察官发现,生产、销售各成产业,有些专门生产侵权产品,有些专门从事销售,即使抓获其中一方,也很难实现全链条打击,打击难度增大。侵权产品产业细分的情况也较为突出,比如针对手机的侵权,就发展出专门生产假冒品牌手机电源、电池、屏幕、耳机、尾插等多个产业,权利人维权难度大。
传统的侵权售假渠道是通过服装市场、农贸市场、零售药店、副食品经营部、餐馆、小型酒店公寓、美容机构等实体店进行线下销售。而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电子商务的崛起,制假售假渠道由原来传统的实体店面、固定场所向利用互联网销售等新型渠道转变,“朋友圈”“网店”等成为假货网络购销的新渠道,网络广告、网站宣传、网店兜售已成为重要的售假平台。
检方称,利用互联网售假案件呈现产销分离、上下线及受害人分布广、数额认定方式复杂等特点,查办难度更大。犯罪分子通过网络沟通联络、寻找合作者,互相提供上下游环节的产品。制假地与售假地相分离,犯罪分子之间不需要见面,甚至互相不清楚对方的真实身份,在违法主体认定、证据固定以及涉案货值及违法所得认定方面带来很大难度。
“广东近年查办的部分案件,如深圳制售假肉毒素案、电白区非法加工麒麟菜案、佛山生产销售含西药的凉茶案,此类违法行为、违法手段都是以前没有出现过的。”办案检察官透露,广州办理的张某等人销售伪劣产品案,张某等人经常研究冒充不同专业人士的“对话剧本”,以虚构的秘书、医生、专家、教授等权威身份诱骗客户购买产品,全国各地的被害人多达1000多名,涉案金额达300多万元,其中一名被害人被骗多次,累计被骗金额5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