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平正一私企老板出资200余万推介民族文化,上过“中国好人”榜(2)
来自安徽合肥徽酒集团高炉封坛的运营商高建国非常激动:“没想到这样一台紧凑而且较为专业的演出竟然是通过一群厨师和服务员完成的,他们的一板一眼一举手一投足都很到位。这台演出无论音乐舞美、灯光音响效果都至少是市县一级水平。今天来贵州,最大的收获就是观看了《仡佬神韵》。
长期关心、关注平正乡仡佬族文化的播州区国投公司董事长谢国东等客人们都散去后,专门找到杨刚以及部分演员,把《仡佬神韵》演出中部分不尽人意的地方一一指出,并给出了很多好的建议。杨刚表示立即改进。
据悉,平正乡为表彰山姑人家,专门在蓉遵高速公路上立了一块广告牌:舌尖上的山姑人家——品茅台美酒,观《仡佬神韵》。
延伸阅读:杨刚是谁?
贵州省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杨刚”是一个响亮了16年的名字。
他搞餐饮经营风生水起,曾在平正乡掀起一股农家乐热,很多人纷纷仿效他,他一路高歌猛进;他搞仡佬文化推介,将踩堂舞送去北京带下重庆,把杀猪饭、六合宴整得热热闹闹,把和合理念植入每一位消费者的心里;他搞公益事业,或发起球赛,或支助演出,或走乡串户送钱送物,硬是把一场场活动捣鼓得惊天动地;他解决就业,用真情把几十个曾经破碎的家庭伤痛愈合,将一群什么都不会的孩子训练得生龙活虎独挡一面。16年,杨刚用智慧,用能力,能爱心搅动一池春水,使平正仡佬山乡因他而生辉。
但提“李月亚”这个名,知者甚少。更少有人知道杨刚就是李月亚。李月亚是杨刚的身份证名字。
餐饮经营打破常规花样翻新
李月亚在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乡凤凰村土生土长,小时父母为他找了个姓杨的干爹,给他取名杨刚。大家都习惯叫他杨刚。
凤凰村土地贫瘠,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但恶劣的生存环境,造就了杨刚坚韧的性格。初中毕业没多久,他便谋到了一份正式工作,但对商业一直感兴趣的他,即使在单位上班也很不安份,利用业余时间尝试做一些小生意。
16年前,他的单位效益下滑并改制,他索性撇下公司正式员工身份,彻底“断奶”,另起炉灶。破釜沉舟的杨刚为了生存,选择了做餐饮。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把“山姑人家”农家乐做成了让人仰望的地步,但艰难却时时伴随。
最初租门面开粉店,赶乡场卖转转饭。经常受房东老板刁难,每换一处门面,杨刚都要重新建一次灶台。有次杨刚去街上唯一一家铁匠铺买建灶头用的炉桥,铁匠铺老板说,“你是平正街上来我家买炉桥次数最多的人”。话虽漫不经心,杨刚听了却觉得刺痛。还有一次,杨刚去一家小店帮顾客买包磨砂香烟,一摸口袋没带钱,就说赊包香烟吧,烟店老板一听说赊帐,拿着香烟的手又缩了回去。
经过6年摸爬滚打,10年前,终于有了点积蓄后,杨刚把眼光瞄准了当时较为热门的农家乐。那时仁怀到遵义的高速路正在修建中,极具市场智慧的他看到了其中的商机。他在平正有名的黑脚岩风景区购买了一幢民房,贷款70万元扯起了“山姑人家”的大旗。
果然,遵仁高速一开通,顾客便蜂涌而至。有经验的杨刚特别善于揣摸顾客消费心理,知道城里人大鱼大肉吃惯了,需要点别的,他便利用山区有利条件,开发了野菜系列、家养“野味”系列,还把平正传统名菜“灰豆果”、“酸榨鱼”、“盬子鸡”、“豆花鸡”等搬了出来。他推出的黔北农村传统风味麦酱无数次让客人吃得眼泪汪汪,大呼吃到了童年的味道、母亲的味道。
经营农家乐,搞不好就是一锤子卖买,最多火上半年就会让客人审美疲劳,不会再来。杨刚深知要长久,必须花样翻新。于是每隔一段时间,山姑人家就会有些新东西吸引游客。最初,杨刚想到要把仡佬文化注入他的餐饮,于是他虚心拜访仡佬文化专家,经专家帮助,他的山庄风貌、餐厅都打上仡佬文化的烙印,仡佬文字、仡佬剌绣装饰品随处可见。再后来,他把仡佬景区石头城拿来经营,搞起篝火晚会,再后来,他推出了仡佬六合宴、仡佬农家杀猪饭等,再后来,他花钱请人做了一台仡佬情景剧,让员工们每晚演给顾客看。
推陈出新的结果是杨刚的山姑人家越做越大,如今已发展到拥有经营面积5000多平米,集酒店、餐饮、休闲娱乐、歌舞演出为一体。
传承仡佬文化不惜花费巨资
山姑农家将仡佬民族文化传承保护理念与农家乐发展相呼应,走差异化之路,独树一帜,在播州区、仁怀市及遵义市主城区名燥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