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有分量的

新葡京国际娱乐 (4)

2019-05-01 10:34栏目:新闻

传统的芯片面向的是通用场景,设计者并不知道芯片上会运行什么应用,有可能是游戏,有可能是图像处理软件,不需要考虑不同的需求,把芯片设计的足够强大就可以了。

但物联网时代端侧的AI芯片需要考虑场景,不同场景下的芯片需求是不一样的。例如在电视上的芯片和风扇上用的芯片不一样,电视的芯片要比风扇的芯片更加强大,需要视频解析。

李霄寒认为在物联网的场景下,云知声要基于场景,针对具体的应用,着眼AI算法、芯片的应用,去设计新的芯片。

2、冯诺依曼内存墙限制了运算效率

在物联网时代,处理AI算法会有巨大的需求,芯片需要处理的数据非常多。传统的冯诺依曼内存墙的芯片结构限制了系统的运算效率。拉紧计算单位和存储单位的距离,让它们尽可能的接近是业内的共识。

李霄寒认为这样还不够,还需要让这个墙变的更加的矮。

3、低功耗的需求。

做芯片的人实际上是在功耗、性能、面积三个里面取一个平衡。传统芯片在服务端有低功耗的需求,在边缘侧低功耗需求只会更加旺盛。

掌握了算法和应用场景之后,云知声在面对低功耗需求时,在芯片设计上做了一个考量。在传统的芯片设计时,一般会更加考虑更灵活的控制功耗,当芯片在工作的时候全力以赴的打开,不工作的时候就关闭。但是在AI物联网时代下,先要从应用层面考虑。

李霄寒举例,在AI芯片上,可以设计一个基本单元,用2%的算力做动静检测,没有动静的,把98%的功能关掉;当芯片认为有动静之后,再做活体检测,通过初步的判断,仍有90%的芯片面积是休眠的;接下来再检测声音是不是唤醒词,这个需要20%的算力,只有用户真正在说唤醒词,整个芯片才会激活。

这是云知声熟悉场景、算法后,对芯片设计的影响。

4、安全

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云知声考虑的安全包含两个方面。

一是作为算法的提供商,云知声不希望其软件放在芯片上卖出后,被人拷贝,因此云知声的芯片代码会做加密处理,。二是代码的完整性,在物联网时代,所有设备都可以联网,意味着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下任何人都可以访问你的芯片。

这四点是云知声在做芯片时的思考。

结语

创业公司到底是单点突破还是越做越多?云知声选择了后者。

云知声的全栈+硬核的技术闭环实际上是在一步步的落地实践中发展而来的。

2012年成立,云知声从语音识别赛道切入,沿着语音识别技术做进一步“语言交互”;在落地到具体场景时,发现近场识别不够,便开发远场识别技术;在落地场景下,发现通用芯片不能满足AIoT的落地需求,便自主研制AI芯片。

“2012年,我们曾经很天真地认为只要我们把语音识别做好就可以了。很多人也跟我讲,你们就专注去做语音识别,把语音识别做到业界No.1。如果当时我们听了这个建议,云知声现在已经挂了。”黄伟说。

*文系黑智原创,作者文姜。黑智,关注AI落地与AI商业价值。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