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有分量的

新澳门葡京官网

2019-05-01 10:34栏目:新闻

原标题:白起坑杀40万大军的真相:三请秦王下令 秦王却只留了四个字

提起白起,人们往往会忽略他对秦朝开疆扩土的丰功伟绩,而是提起白起对赵国40万士兵的坑杀计划。也正因为这次40万生灵在此日被诛杀,白起也被后人们称之为“满手血腥的恶魔”。然则,在真正的史实面前,白起当年为何会做出如此决定,其实也跟秦王的那道口谕有关。

在秦军将赵国军队包围41天后,赵军选择了出围投降。弹尽粮绝的赵军投降后,白起头大了:投降的赵军并不是一个小数目,纵使秦军粮草后勤路线稳定,但也架不住赵军40万大军的消耗,更何况这些人已经饿了多天,秦军的锅盔怎么能满足赵军俘虏的胃口。

白起不得不连夜派人请示秦王,请求秦王来请示这批赵军俘虏该如何处置。史书上记载,白起连续三次请求秦王下令,但秦王最后只下达了一道口谕,并没留下任何的书面材料。而这口谕也很简单,“将自定夺”,意思就是让白起自己决定就好。看似放权给白起,其实里面的含义也让白起左右为难。

一般面对俘虏,无非两种选择,一种是带回国内变成奴隶,在人民群众的海洋里同化他们,成为秦国的战斗力。一种是放了他们,在战后放掉俘虏,来体现君主的仁慈。但这批赵军的数量实在是太多了,猛地将40万的精装劳力放到秦国腹地,很难说不引起动荡,稍有不慎便有可能危及皇权,这是万万不可行的策略。

但放俘虏回国,这条路更加行不通。这40万俘虏,虽然短期内已被缴械,丧失了和秦军一战之力,但这已经是赵国的根基,回到国内继续武装,那么赵国仍然有抵抗秦国的实力,那么秦国一统中原的伟业也会因为延缓,显然,放虎归山也不是上策。

放也不行、不放也不行,这就是白起所面对的处境。为何三请秦王圣旨而不得,恐怕白起心里也清楚:秦王的确没办法告诉他到底该怎么做,但是也相当于告诉了他该做什么。

白起如何决策?唯有,杀。虽有不杀俘虏的惯例在前,但在家国利益面前,白起只能选择杀。杀完40万俘虏,赵国就再无反抗之力。虽说可能会引起其余国家的激烈反抗,但远比“放虎归山”、“引狼入室”这两种策略要好得多。

于是,在现如今的山西高平西北,考古学家发掘出了长平战场,方圆十几里都是赵国士兵的尸骨。在那场白起坑杀40万俘虏的事件之后,白起便病倒了。后来战事吃紧,秦王催促白起领兵出征,白起多次以病为由抗拒,最后被秦王赐死。

使者带着剑来见白起,白起曾不解:“我于秦国有何不忠之处?竟然落得如此下场。”最后,他又提到了自己活埋坑杀俘虏的事情,竟然觉得有些解脱,自刎当场。于是,一代名将就这么与世长辞,而世人提起他的时候,最津津乐道的不是他战神白起的赫赫战绩,而是那年长平之战中被活埋的皑皑白骨。可谁又能理解,那些命令究竟是白起亲自决定,还是秦王呢?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