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有分量的

葡京赌博真人

2019-05-01 10:34栏目:新闻

原标题:既卖武器又加合作兵工厂,一心想吞并中国的日本为何热衷对华军售

自明治维新以来,中日两国的关系始终剑拔弩张。然而很多人都不知道,一心想吞并中国的日本竟然是对华军售第二多的国家,日本如此热衷于让中国军队装备日式武器,背后究竟打的什么算盘呢?

中日两国的军事合作肇始于晚清洋务运动,张之洞聘请日本军事顾问,并向日本派遣大量留学生。日俄之后,日本国内的许多军政大员们都认为有必要与清国保持一定程度的合作。

日本“皇军之父”山县有朋就明确指出:“战后之急务在于扩张军备并维持和强化同清国的合作”。陆军大臣寺内正毅更是说道:“清国毕竟没有逆历史潮流而动,对比二十七八年战争就可看出这一点,如今伴随其回收利权运动,清国产生排外思想且民心渐次统一,未来决不可轻视”。

除了山县有朋和寺内正毅这样的军界大佬外,日军的中上级军官也认为:“为战后扩张军备,必须保持兵工厂规模,为维持兵工厂之生存,除向海外出口武器外,别无他途可走”。

日军想要同大清国加量联系,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军火贸易,而且军事渗透也是最能够培养亲日势力的方式。1907年,日本陆军省联合多家商社成立了专门从事对华军火贸易的组织。

日俄战争让清政府再一次切身地感受到了新技术、新武器对战争带来的巨大变化,同时也认识到了自己与日军的差距,因而抓紧编练新军,努力追赶世界的脚步。

大清国每省都计划至少编练一镇(师)新军,存在巨大的军火市场,然而日本武器虽然从未出现过质量问题,但因德国军火商的打压和清政府的不信任,日军对华军售最开始并不成功。

德国武器性能优异、质量可靠深得清军各级军官的亲来,而且德国军火商在中国耕耘多年,深知大清对新技术的渴望,所以不仅出口武器,还帮助建造兵工厂。在商务谈判上,德国军火商还把“回扣”这一东方商业特色拿捏得恰到好处。

​辛亥革命的爆发是日本对华军售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日本名义上表示保持中立,但却始终试图通过军售分裂中国。他们一方面向清政府大量出售军火,另一方面又秘密援助南方革命党。然后伺机出面调停内战,将中国分为满汉两国。

清政府为了镇压起义向日军购买了大量军火,合作范围却仅限于火炮。一战之前,步枪是战场的绝对主力,清政府害怕受制于日本,所以拒绝采购日本步枪。日军在清政府那里吃了闭门羹,但却得到了南方革命党的热烈欢迎。一船又一船的日本步枪、弹药、火炮被运进珠江口和长江口。

一战爆发后,欧洲各国都忙于内战,对华出口规模几乎是断崖式下跌,这无疑又给日军创造了一个绝佳的机会。日军不仅加大对北洋政府的军售,同时还向其施压,要求合建兵工厂,比如臭名昭著的“二十一条”的就有专门条款要求中日合办兵工厂。

袁世凯去世后,北洋政府立刻分崩离析。1917年段祺瑞再次上台后,为了结束国内混乱地局面,决定以中国的铁矿做抵押同日本签订了一笔1809万日军的军火合同,第二年又追加了2243万。受段祺瑞的影响,地方军阀也纷纷购买日本军火。这使得日本一举超越德国,成功控制了中国的军火供应。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