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有分量的

葡京注册送8元

2019-05-01 10:34栏目:新闻

原标题:上海诗词群体出现低龄化倾向 形成浓厚文化氛围

原标题:相比新创古风歌词,古诗词谱曲意义更大

“今夜太漫长,今两股痒痒,今人比枯叶瘦花黄”“天下为公我为母,山河洞房天星烛”“你的笑像一条恶犬,撞乱了我心弦”……近年来古风歌曲在网络兴起,以其意境古雅、曲调唯美深受青少年群体喜爱。但不少古风歌词文白混搭、词意不通、无病呻吟,受到不少诟病,且有误人子弟之嫌。当下,怎么看待这些古风歌的流行?学者认为,我们对于传承传统文化在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同时,也要先知后行,达到知行合一。

乍一看很美,经不起推敲

“古风”原本指一种诗歌体裁,通常相对于近体格律诗而言。如今,一种新型“古风”音乐正在网上流行。为了追求古典意境,不少古风歌都会引用或化用古代诗文词句,但在使用中却张冠李戴、断章取义,导致语意不通、不伦不类。比如《离人愁》中,“今人比枯叶瘦花黄”显然化用了李清照的“人比黄花瘦”,但为了押韵改成“人比瘦花黄”就令人难以理解。出自《国家宝藏》的《仙才叹》同样有这个问题。为了押韵,歌词将“明眸善睐”截断成“明眸善”,“闭月羞花之颜”直接缩写为“云月羞颜”,声韵是和谐了,意思却令人费解。

许多歌词缺乏逻辑,成为作者个人的无病呻吟。比如《盗将行》曾被某大学教授怒怼“狗屁不通”,其中“你的笑像一条恶犬,撞乱了我心弦”就引发诸多非议。

“很多作品用词生硬、文白驳杂、语病明显,而且还存在内容导向性问题。”诗词专家、上海楹联学会副会长胡中行指出,能否写出古意,和作者本身的古典文化修养有很大关系,在创作前必须先把基础知识吃透。“从这些创作来看,作者显然对古诗词有些误解,不少歌词颓废、晦涩,有些甚至不够健康。其实古诗词并不只有才子佳人、离愁闺怨,比如唐代诗歌题材丰富,边塞征战都可以入诗,风格慷慨、昂扬、豪迈,创作古风歌词,应多开发古代明朗、向上、有正能量的内容。”

“这些作品乍一看很美,但经不起推敲。”上海诗词学会代会长、上海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胡晓军认为,许多古风歌词没有确定主题,不知所云,容易形成新的形式主义倾向。而且,许多作品还出现一味宣泄甚至低俗的内容,不符合传统诗词的创作理念,也违背中华传统文化对诗词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美感要求。“我们对传统文化应先知后行,达到知行合一。希望创作者不断研究古诗词和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吸收运用于当下。”

古诗词需要通过传唱普及

古诗词在诞生之初都是可以唱的,古诗词和现代音乐并不矛盾。比如邓丽君1983年推出的专辑《淡淡幽情》收录的歌曲都是根据古诗词重新谱曲演唱的作品,其中改编自李煜《相见欢》的《独上西楼》,和改编自苏轼《水调歌头》的《但愿人长久》尤为流传。许多琼瑶影视剧中的主题曲歌词也对古诗词有很好的化用,比如《一帘幽梦》《梅花三弄》等歌曲文辞典雅,古意盎然,对于古诗词的传播也起到积极作用。

“唱的方式,对于记诵古诗词会有很大帮助,曲调优美也会帮助歌词普及。”胡中行认为,相比创作“古为今用”的古风歌词,也许为古诗词谱曲的意义更大。“古诗词需要传唱来普及,对曲调的要求也会比较高,古风歌曲的创作者应至少花一部分精力在古诗词谱曲上面。”

另一方面,诗与乐原本就密不可分。胡晓军指出,当代古典诗词创作的“致命伤”导致其成为小众的原因之一,就是和音乐完全脱节。“古人写诗都要适合吟唱,诗和音乐浑然一体,宋词更离不开音乐。不懂唱,不会谱曲,使得当代旧体诗词创作举步维艰。”他认为,古风音乐创作者提出把音乐和诗词结合起来是好事,在创作中,不妨多听取专家意见,在文学性和音乐性结合上下功夫,不断打磨出精品。

申城诗词群体呈现低龄化

尽管古风歌词创作有混乱、粗浅的一面,但专家也看到,当下年轻人已不像过去一样只追逐西方流行,而是自觉以古典意境、词汇抒发当代人的情感。

“现在年轻人参与的古典诗词活动越来越多,但大多停留在背诵、知识竞赛等层面,尚未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胡晓军认为,从古风歌的流行可以看出青少年创新古典诗词传播样式的热情,但创新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在鼓励、提倡的同时加以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