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葡京赌侠
撰稿:向前
如果但丁晚出生个几百年,他大概会给自己创作的《神曲》里的七宗罪上加上第八宗罪——剧透。
随着电影《复仇者联盟4》的热映,“剧透”成为了众多影迷谈之色变的魔鬼词汇。众所周知,《复联4》是漫威十年磨一剑的史诗大戏,全世界的影迷都对其屏息以待。而作为一部“反剧透”大作,这部电影更是下足了功夫,早在预告片发布的时候,导演罗素兄弟便表示所有预告片里的镜头都不会出现在正片中。上映前夕,罗素兄弟更是在脸书主页发表了一封公开信,“恳求”先看了电影的人千万不要到处讲剧情。
(本文图片未经特别说明均来自网络)
不过,剧透还是发生了。
近日,有港媒曝光,一位香港男子看完《复联4》后,竟直接站在电影院门口大肆剧透,结果可想而知——被人一顿暴打,当场见血。
剧透这种行为,无时不刻不充斥在我们的生活,当人们对某件事物充满探索欲并探头过去一窥究竟时,总会有一个人不合时宜地跳出来告诉你:这个事他早就知道,是这么这么这么回事,而后干咳一下大笑三声,深藏功与名般拂袖而去。
就好像我们在看柯南,人物刚出场便被人标记出了谁是凶手一般——
彼时,最恶毒的语言都不足以概括我们当时的心境,
所以便有了“剧透一时爽,全家XXX”的说法(请自行押韵)。
美国俄亥俄大学认知科学学者 Vera Tobin 用了一个更玄乎的说法概括人们对剧透的抗拒——“知识的诅咒(the Curse of Knowledge)”。
其实他指的是一种相当日常的感受:对某件事情的熟悉,会导致我们想不到它“还会是别的什么样子”,也无法理解它在别人眼中会是什么样子。
如果一件事,我们因某种因素提前预知了结果,那么当我们从结果往回倒推时,这件事就只能按照既定的路线发生发展,从而改变我们对事物的认知。
比如一道难题,你毫无头绪,但是把答案告诉你,你便会产生一种“这题好简单”的错觉;一场比赛,胜负难料,一旦你知道了结果,你的一切认知便会趋向这个结果,产生“本来就应该是这样啊”的想法。
也就是说,剧透,不仅剥夺了悬念,还剥夺了想象力、理解力和多样性。
人类反感剧透,就好像我们反感蛇、鼠那样自然,不过话说,为什么有人喜欢剧透呢?
大概,是因为……爽?
当现实生活中出现了你不懂我懂的情况时,“知识的优越感”随之产生,剧透便发生了。
美国加州大学相关研究表明,知道故事转折点或结局的人们很享受自己的“知情人”地位,就像八卦和分享秘密会创造排外的小圈子一样。“你知道了一些事,这使你变得特别,而你展示 “知道了”的唯一方式就是告诉别人——不管这对别人有什么影响。”
这大概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看电影要抢首映、看新闻要抢一手行为的终极逻辑——至少在步出电影院的那一瞬,老子是全知全能的。
不过,心理学家近年来还有其他的发现——剧透并不是在所有场合都是不受欢迎的。有些人不仅不讨厌被剧透,甚至还甘之如饴。
2011年,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一项心理学研究调查结果得出了与大众认知相反的结论。该调查认为,剧透非但不会减少“阅读”的乐趣,反而能让人更为愉悦地在真正的阅读过程中去洞悉作家的文笔、思考故事的结构、甚至去追问一些更为深刻的人性、美学问题。总之一句话,剧透并不能减少乐趣,反而可以增加愉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