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有分量的

葡京线上开户网(2)

2019-05-01 10:34栏目:新闻

图3 咸丰皇帝,1860年10月13日《伦敦新闻画报》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奕詝早已经决心“破罐子破摔”,但是非要将立储托孤之重事拖到人生之尽头才要落实?回顾奕詝一生,其人绝非心中没数的糊涂虫,怎么将这关系国祚和祖宗基业的大事拖到病入膏肓乃至手不能执笔之时再办,实在是令人费解,值得深思。个人妄测还是奕詝主意未定。既然未定,那么儿子载淳就不是奕詝心中唯一人选。奕詝深知,自己独子年幼无法治理朝政,大权旁落已成必然之势,关键是“落”到谁之手。因此也有了肃顺建议文宗“行钩弋夫人事”之传闻,这也是咸丰皇帝不得不顾及的一方面。

那么奕訢是否也有意争取一下呢?这个绝不否认,因为在咸丰皇帝迟迟不肯还都,而且健康状况每况愈下之时,奕訢也致信皇兄,希望看望一下兄长,同时请皇兄面授北京方面工作安排等事宜。至于,弦外之音,相信大家也能猜出一二。可惜的是,咸丰皇帝婉拒了老弟之请求,婉拒之词也是催人泪下。所以,奕訢也不敢,更不能再提出非分之想,只能暗中准备,以备不时之需。

说了半天,奕詝有没有真心考虑让奕訢接班呢?我认为是有的,至少这个念头在奕詝脑海中闪现过。因为,基于当时大清王朝之状况,奕訢可以说是最佳接班人之人选,二十八九年富力强,而且能力出众,思维敏捷,政治上也有所作为,继位之后亦能服众,绝对是力挽狂澜不二人选。

图4 奕訢晚年照

但是在“家天下”的封建社会,选择帝王不能只考虑国,更要考虑家。奕詝不能不考虑的是,奕訢当了皇帝会怎么对待他的独子和遗孀们?奕詝一想到,咸丰五年,时为首席军机的奕訢就敢浑水摸鱼,“逼”着自己给其生母上了“皇太后”的徽号,就如芒在背。设想一下,这样不听话的弟弟,要是当了皇帝,自己的后人还能有好果子吃?于是,把心一横,不但不能传位给奕訢,索性直接将其在托孤名单中剔除。对待这位既有能力又不安定的弟弟,奕詝还是决定生前死后都得压着。

既然奕訢合法继承皇帝之可能性彻底不存在,那么只有走非法路线“夺”之。那么奕訢有夺位成功之可能吗?

首先必须要指出,这招风险太大了,不到万不得已试问谁敢一试?奕訢敢不敢且先不表,就当时掌握最牛兵权的曾国藩又是什么态度,可以参考之。肃顺门客有一名人乃王闿运,此人与曾国藩素有交情。咸丰皇帝驾鹤之后,他曾经致信曾国藩,劝其带兵北上支持肃顺与恭亲王联手对付两宫太后,避免垂帘听政,女人当家。

曾文正公当然没理会王闿运之请。这固然与文正无心染指最高权力之衷心有关,另一层面,即使成功将慈禧赶出历史舞台,就曾、肃、恭王三人之间和谐指数简直就是小于等于零。最后结局落得个乱臣贼子,家破人亡也不在话下,所以曾文正没那么傻。

既然曾文正不傻,那么恭亲王也不会头脑发热夺权篡位。当年先祖多尔衮只手遮天,距离皇位如此之近都没能染指成功,这活生生的例子,奕訢敢不掂量掂量自己有多大分量?

图5 慈禧(1835年—1908年)即孝钦显皇后

再说了篡不篡位不都是为了权吗?皇帝年幼只要能辅政,权力在握一样可以实现自己治国理想,还能留下个忠王爷之美名,何乐而不为?这么一合计,显然两位女流之辈照比那八位王工大臣大老爷们儿好控制,于是与慈禧联手成为奕訢当时之首选上策。同时两宫太后也需要奕訢这样有主心骨之人,所以叔嫂之间一拍即合,达成共识。奕訢也充分展示了一下自己高超的政治斗争之手段,消灭政敌于无形,单从政变之过程来看,确实值得让人拍案叫绝。

只是奕訢也没想到“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四年之后,慈禧太后稍微活动一下,就给奕訢扣了个帽子而罢黜了自己“议政王”的头衔,仅保留了首席军机之职务。恭亲王奕訢一下子就从与慈禧太后平起平坐的决策者,变成了慈禧太后的大管家。之后更是在光绪十年,借口战败法国为由,罢黜了奕訢首席军机大臣之职务,将这位权倾朝野的铁帽子王连同军机班子一起赶了回家,史称甲申易枢。此间之冷暖也只有奕訢自己知晓,不知这算不算因果轮回之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