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有分量的

华博娱乐网(2)

2019-05-01 10:34栏目:新闻

在《日本学人中国访书记》中,日本汉学家感叹,“旧书铺北平第一”,这里可算是古籍渊薮。时空转换,蜂拥到日本淘书的现代国人,也都感叹日本旧书业的盛况。此消彼长,耐人寻味。日本著名的汉学家长泽规矩也,详细介绍了他所看到的隆福寺古书一条街,他说,当年的旧书店“将书籍皆陈列于架上,挂上长长的书名牌,等待顾客的到来。也有店员投顾客所好,携带书籍登门造访。这些传统做法之外,书店也尝试印行旧书销售书目,开展通信邮购业务,此风自上海波及北京”。和现代的旧书店一样,“店员所报书价并非一成不变。能否压价则取决于时间、地点,也因人而定”,“其中,有北平文奎堂这样一文钱也讲不下来的店”。看来,店大就是牛。

这个“文奎堂”老店,在五十年代公私合营后,字号仍然存在了一段时间。手中曾有一册1959年出版的“北京中国书店文奎堂门市部国庆十周年专号”售卖古籍的目录,封面套红,时代感很强。看一看那时候的古籍售价目录,真恍如隔世,现在市场最受热捧的殿板开化纸书,在那个年代却贱若泥沙,如:《古文渊鉴》六十四卷,殿版开化纸五色批本,二十四册,三十五元;《唐宋文醇》五十八卷,殿版开化纸二十册,二十五元;《唐宋诗醇》四十七卷,殿版竹纸本二十册,仅卖十元;著名的明凌氏套印本《世说新语》白棉纸四册全,也贵不到哪去,二十五元。这是书痴向往的开元年代,可惜,永远回不去了。

我最初踏上这条街,记得已经是“文革”时期了,印象深的,是逛了热闹的东四人民市场。后来知道,这个市场是在拆毁的隆福寺旧址上盖起来的。隆福寺曾经是旧京有名的古刹庙市,其盛景只在老照片上瞻仰过。据说大殿内精美的藻井被保留了下来,陈列在什么博物馆中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我也没兴致去找寻。此后,市场又被拆除,高升为“隆福大厦”。别出心裁,在大厦楼顶上山寨了一座“隆福寺”,我也随着人流,上去观瞻过,是按比例缩小的,真古董毁了,弄个假的更没意思。

隆福寺变身人民市场

隆福大厦当年在京城火爆一时,可惜好景不长。不很久,发生了著名的“冬天里的一把火”,隆福大厦成为特大火灾事故的经典教材,至今还常常被提起。灾后重建,又往前扩大,名曰“隆福广场”,外观更堂皇气派了。不知怎的,我已经失去再进去看一看的兴致了,从“广场”建成,到很快歇业,我从来没有走进过。

我对这条街最感兴趣的,要是街东面的那家中国书店了。这是隆福寺街仅存的一家国营旧书店。因为住家远,来这里逛的时候并不多。所获大多是靠碰,时间久,也碰到过不少好书,如:李家瑞的1937年初版本《北平风俗类征》,画家溥儒隐居西山时编印的《白带山志》,乾隆鲍廷博精刊本《庚子销夏记》等,好像都是在这里买到的。淘旧书的心情,交织着希望和失望,自然,因为名微钱少,还是失望的时候多。如今随着这家旧书店的消失,一切也都过去了。

修绠堂旧址上的中国书店

拆除前的隆福寺中国书店

翻建后的隆福寺中国书店

最近和朋友有约,去了一趟三联书店,顺路又到有名的隆福寺街转转,是傍晚时分,夕阳惨淡,隆福广场高大的身影残破凋零,隆福寺街人迹寥落。站在街口往东望去,那座旧书店的残垣,在一片废墟里难以辨认。改革开放后,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改造、折腾,古老的隆福寺街,也终于彻底毁掉了。

·END·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