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彩官方网站
搜狐科技/宋婉心
过去一年,VIPKID完成D+轮5亿美元融资,作业帮完成3.5亿美元D轮融资,流利说于纽交所正式挂牌上市,新东方在线登陆陆港交所上市。仅仅在K12领域,2018年就有8例亿元级别以上的融资。
一个明显的趋势是,原本针对于学习外围环节的工具型APP,即工具型AI,开始向自适应智能学习系统过渡,标志着在线教育迭代进入新阶段。
搜狐科技“智研所”沙龙第4期邀请到了芳草地国际学校高级教师李永恒,作为曾经亲身参与过远程课程的教师,李永恒在演讲中分享了他对在线教育及其迭代的见解。
以下为李永恒演讲精编:
我认为AI在教育领域的适用过程分为三个层次,体验与感受;理解与应用;改进与创新;这是来自一线教师一些教学实践的感受和思考。
第一个层次,理解与感受。
人工智能的重要性毋庸置疑,19年3月13号教育部印发《2019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指出要开展对小学生信息素养的测评,推动中小学生设置人工智能课程,还要推广编程教育。而在2017年,已经提出相关要求,比如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也有相关要求。
我以人工智能教育在知网上用关键词搜索了一下,106篇文章,随意打开几篇,作者一般是高校教师或者研究院的教授写的,而小学教师作者比较少,说明AI在教育领域如何实施是一个新鲜的内容,还处于起步阶段,它的师资配备、课程、教材、教学方法的系统化都不够完善,理想很丰满,落实还骨感。可喜的是,关注的人非常多,隔了18小时再次搜索,偶然发现文章数又增加了6篇,说明这是一个非常大的热门,很多人在关注,出现很多机会和观点。
无论AI如何发展,教育的本质不变。教育是人类文明的薪火相传,连接着过去现在和未来,应该用新技术点亮孩子的心灵,点亮孩子的希望,点亮他的未来。人工智能教育的目标是解放学生的心智,体验与感受新的技术,激发孩子创新的潜能。老子在《道德经》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AI教育起步较早的人大附中校长认为:扎根中国,培养学生的中国心,融通中外,放眼未来。
希望在AI教育领域的第一步——通过AI的展示活动,让中小学生知道AI能做什么。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说一说你看到过什么,你知道什么,比如无人驾驶、语音识别等等内容。第二,让孩子知道能体验AI的神奇效果。现在人工智能应用非常广,正像田院长说应用学习中有很多内容,孩子们通过学习把体验的效果输出来。来之前我认真备了课,登陆了培生的官网,用人工智能开发许多应用,比如发现一些作文通过自助打分功能,包括自适应学习还有智能辅导,如果孩子体验,把体验说出来,这是对人工智能的初步理解和一些深刻应用后的感受。
体验与感受方面来讲,百闻不如一见,学校的硬件设施和经济条件不一样,孩子们到AI实验室或者教育基地去预约参观和体验感受。从今年开始北京市已经在各个重点示范高中开始做相关的人工智能实验室建设,在网上是开放的,各个学校可以进行预约,带着学生去体验感受,让他们觉得这些东西就在我们身边。
在科学课上,一些小学带孩子们去体验一些小的APP,比如拍照识图、识别动物植物,通过拍照让他觉得好玩、有意思、有兴趣,那他们就愿意使用它。让孩子去慢慢理解,AI目前就是一种工具,相当于一个黑盒子,它能够识别动物植物,能增长自己的知识,拓展视野。至于黑盒子内部的构造,他有了学习有了好奇,慢慢产生一些研究的兴趣,会慢慢随着年龄的长大深入学习,更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理解与应用方面来讲,小学高年级或者初高中的时候通过简单的编程,让孩子们去做人工智能基本的理解。比如我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编程控制外在的实物设备产生功能,比如小机器人前进、后退,同时给机器人安装摄像头,孩子们根据采集的数据控制机器人产生更多的变化。比如我在课堂上给机器人安装一个摄像头,让孩子们站在比较远的位置对着摄像头轻轻一挥手,这个机器人会自动倒回去,像降龙十八掌的效果一样,孩子们就会觉得我通过自己的动作对这个设备产生新的功能。通过老师的介绍,让孩子们理解AI的基本原理,足够多的数据应用现成的模型,这个模型封装了,并不需要解释封装的内容,主要是应用,在固定场所里面多个层面上分解对比手势的速度和动作,多快的速度能产生效果,速度太慢了就把这个动作忽略掉了,这样孩子们通过条件反射的过程慢慢理解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