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坊官网开户
原创: 史学界的9527 史学界的9527 昨天
铁打的朝廷流水的宰相,这种状况在古代相当正常,宰相身为皇帝的副手,看似大权在握风光无限,其实也有很大的风险,稍不留神就会被罢免,所以就有伴君如伴虎的说法。宰相位高权重,位列文臣之首,满腹经纶自不必多言,但能配得上“文武双全”四个字的宰相并不多,唐代名相姚崇就是其中一位。
姚崇的父亲是一名武将,官至嶲州都督,在父亲的影响下,他少年时期练就一身好武艺,经常单枪匹马到山林里打猎。或许他最早的梦想是成为像父亲一样的将领,驰骋于疆场之上。人总是会变的,随着年龄增长,姚崇的志向也发生改变,决定弃武从文,并且开始挑灯夜战、勤奋读书。
天资聪慧的他,几年后便能下笔成章,考取不错的功名,从而踏上仕途之路。公元696年,即武则天称帝的第七年,敌军攻陷河北许多地方,姚崇临危不乱,指挥唐军击退敌人收回失地。经此一事,武则天认为姚崇是不可多得的人才,若不重用简直是浪费人才,于是提拔他为夏官侍郎。
彪悍的人生不需解释,姚崇从此平步青云,两年后就当上宰相,升迁速度如同坐火箭一般。虽然武则天对姚崇有知遇之恩,但在姚崇心目中,大唐江山应该姓李,而不是姓武。武则天病重时,群臣联合起来发动神龙政变,姚崇也是主要参与者之一。
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唐朝接连换了几个皇帝,姚崇却一直屹立不倒,三次被拜为宰相,位列唐朝四大贤相之内,而且被誉为“救时宰相”。经历宦海沉浮,揣摩皇帝心思,与同僚勾心斗角,姚崇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仿佛能轻易看透别人心中所想。凭借这种能力,他去世前留下一计策,成功骗过仇人,帮助家人化险为夷。
张说与姚崇同朝为官,两人政见不合,张说当时与岐王李隆范关系不错,姚崇多次将此事告诉唐玄宗,导致张说被贬出京城。张说又不傻,很快弄清楚自己被贬的原因,从此开始记恨姚崇,两人结下梁子,但姚崇身居相位,张说不敢轻举妄动,只好把这份仇恨放在心里,等待合适机会再报仇。
开元九年,姚崇病危,知道自己即将走到人生终点,把几个儿子叫到身边,语重心长地说:“我跟张说形同水火,此人心胸狭隘,如今他当上了宰相,必然把对我的怨恨转移到你们身上。”儿子们面面相觑,吓得不知所措,姚崇给他们出了一个主意:“待我死后,你们就把我生前所有的收藏品拿出来,摆在最显眼的位置,让张说看到,然后趁机把这些东西都送给他,请他替我写碑文,并在他写好之后交给皇帝过目。”
说完此话,姚崇就彻底闭上双眼。一切都像姚崇预料的那样,前来吊唁的张说欣然接受姚崇儿子准备好的礼物,吃人嘴短拿人手软,得到好处的张说,连夜为姚崇撰写碑文,全都是夸赞姚崇的美言。没几天,反应过来的张说后悔万分,因为他想找理由找姚家的麻烦,就派人找借口索要那块碑文。
张说派来的人到了姚家,姚崇的儿子告诉他,碑文已交给唐玄宗审阅,且唐玄宗对此很满意。事已至此,姚家相当于拿到一张免死金牌,张说就算有十个胆,也不敢再说什么,只能打掉牙往肚子里咽,无奈叹息道:“看来我真比不上姚崇啊,他死了都能摆我一道。”
或许有人不太明白,为何张说因一块碑文,就不敢动姚家人呢?其实原因很简单。碑文内容是张说亲手所写,均为称赞姚崇的话,若反过来再找茬,不仅自我打脸,甚至极有可能得罪皇帝,聪明的张说深知其中利害,所以只好作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