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有分量的

鼎龙娱乐优惠

2019-05-01 10:34栏目:新闻
TAG: 蜜月

原标题:苏联专家不忍让中国兄弟蒙受损失,撤离前留下写满了数据的笔记本

如今中国的科技、工业已是世界前列,短短几十年能有这样的成就着实不易,人民生活水平也提高了不少,这在全世界国家的发展史上是一个奇迹。但是回首当年,建国初期的时候中国真的是一穷二白,能有如今的成就离不开先辈们的艰苦奋斗,但是万丈高楼从地起,正是有了前苏联的帮助,才能有今天的中国。

作为同是社会主义阵营国家,上世界50年代初的时候,中苏的关系十分紧密。那个时候的中国一直把苏联当做“老大哥”,老大哥对中国也确实不薄。按照《中苏友好协定》,苏联派了几万名各个领域的专家,共156个大型现代工业项目,囊括了军事、建筑、艺术等方方面面。

中国对这些苏联来的洋专家也是十分重视,而且中国人民也是从心底里把苏联专家当做老师、大哥。那时候中国的生活条件很差,但即便是自己节衣缩食也要给予苏联专家最好的待遇,专家们的工资都是部长级别的,而且他们在中国的生活根本花不到工资,因为还有各种各样的补贴。

苏联专家们看到中国人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许多干部都过着贫寒的生活,但是却愿意给他们提供最好的环境、最好的待遇。专家们被中国人的这种精神所深深感动,在他们心中帮助中国也成了他们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义务,很多人专家与中方的研究人员都成为了很好的朋友。

但是到了60年代,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中苏关系迅速恶化。尽管合同还没到期,但是苏联专家不得不撤回国内,但是中国人对他们的感情没有变,因为他们知道这些不是专家们的错,也不是凭他们意愿能改变的事情。

中国人的态度让苏联专家们十分感动,导弹专家格申科夫在回忆录中写道:“我们都痛哭了起来,我从未哭得这么伤心”。图-16设计师巴兰诺夫则说出了专家们的心声:“离开这里之前,我要把自己像拧毛巾一样拧的干干净净,将我所知道的都留给中国人”。

东风导弹燃料工程专家波哥丹诺夫,连夜将许多重要的数据、公式等机密资料写满了一个笔记本,然后交到了中国同事手中。中苏蜜月期专家们与中国的友谊是毋庸置疑的,据说苏联解体后还有许多已经头发花白的前苏联专家,回到中国看望当年一起工作的老朋友。此后,再也没有像当年中苏之间那样的友谊,一个国家对另一个国家的倾囊相授。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