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有分量的

mg在线彩金

2019-05-01 10:34栏目:新闻

原标题:首批私募命运沉浮:造富神话的另一面

图片来源:海洛创意

记者 刘沥泷

编辑 宋烨珺

第一批私募历经市场牛熊转换,承载着众多市场“老人”的期盼,也确实上演了一幕幕的造富神话。

最为值得惋惜的是,部分私募曾经风光一时,离梦想近在咫尺,却最终与之失之交臂。

10家私募难守昔日辉煌

梳理第一批阳光私募成立至今的表现来看,其中不少私募曾经盛极一时,而后却跌落神坛,再无往昔风光,典型的如成立于2007年4月的民森投资。

由于其董事长蔡明曾有过出色的投资业绩,民森投资在成立之初便备受关注,公司早期的发展也是不负众望,在2015年上半年便成功跻身百亿私募之列。

只是,好景不长,伴随着2015年股市暴跌的开始,民森投资旗下产品净值遭遇了大幅回撤,公司2015年成立的部分产品更是损失惨重,当年4-5月成立的诺亚一、二、三号产品,截至次年6月15日,累计亏损率均超过了四成,随后净值停止更新。截至2015年年底,民森投资已经黯然失守百亿规模,并且至今未能重新上榜。

宏信证券FOF负责人林绍丰指出,私募投资者追求的都是绝对收益,一旦私募旗下产品净值大幅下滑,除了由此导致的规模收缩之外,投资者的集中赎回往往也会随之而至,进一步加剧该私募管理规模的锐减,而且其后续的募资也会受到很大影响,因此很多经历过产品业绩大幅回撤的私募都很难重新做大。

与民森投资类似的还有由原长盛基金的基金经理田荣华于2007年6月创办的武当投资,2015年遭遇重挫后,公司发展陷入停滞。明星基金经理石波、常昊创立的尚雅投资也是2015年后风光不再。

还有部分私募曾力压群雄夺得年度阳光私募冠军,但也没能守住高光时刻。

2008年,在大熊市的背景下,金中和投资以23.97%的收益率成为该年度私募冠军。然而,由于两位核心基金经理投资理念差异较大,2010年,邓继军选择单飞,成立泰达鼎晟,曾军则继续留在金中和。分道扬镳后的二人一直表现平平,金中和投资也再无特别突出的业绩。

曾经的私募从业者王彬(化名)透露,在私募圈里,创始人“分手”的情况并不少见,最初的时候大家都是想做点事走在一起的,而一旦公司发展起来就会面临理念不合、利益分配不均等诸多问题,很容易出现共患难但难共富贵的局面。

2010年的私募冠军世通资产也没能逃过衰败的结局。夺冠后公司规模急剧扩张,而基金经理常士杉却尚未做好充分准备,于是随后两年里,公司产品业绩一路下滑,净值最低跌至0.5元。2013年6月,世通资产正式更名为康庄资产,开始谋求转型发展,业务拓展到金融培训、互联网金融等相关领域。

某智库研究员龙女士指出,很多私募在成名之后,都会吸引大量资金的流入,而随着管理规模的快速滚大,往往会超出其原有策略的资金容量,或者导致一些灵活性的投资策略不再适用,公司的投研力量无法及时跟上,就很容易出现产品后续业绩无以为继的情况,公司发展也会随之陷入困局。

2009年阳光私募冠军罗伟广的新价值投资也是如此,在夺冠的同时,新价值投资的管理规模在一年内扩大了5倍。但是,由于其管理团队和风格转化跟不上管理规模扩张的速度,之后,公司产品业绩出现大幅下滑,遭到投资者的抛弃。

在第一批成立的私募中还有一部分曾经辉煌一时,最终却失手于博弈,典型的如期货大佬葛卫东掌管的混沌投资以及崔军的创赢投资等。

葛卫东自2000年开始做期货,两次爆仓;2004年之后迅速崛起,硬生生将100万资产做成了150亿,六年来年均收益率120%,其创办的混沌投资也在2014年底便成功跻身百亿私募之列。不过公司旗下不少产品在2015年遭遇重挫,同年年底便黯然失守百亿规模,至今未能重新回归百亿私募。

今年3月份,混沌天成期货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混沌天成)董事会会议审议的一份议案显示,葛卫东转让了旗下私募证券管理人混沌道然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称混沌道然)的控制权。

崔军执掌的宝银创赢旗下产品“最具巴菲特潜力杠杆对冲基金1期”收益率一度高达2755.24%。只不过,在2018年,该公司旗下多只产品净值遭遇滑铁卢,其中6只产品更新的最新净值都已经不足0.2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