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力九代设置
王庆同
王庆同,1936年10月生,浙江省嵊县人,汉族,中共党员,宁夏大学教授(退休),居银川市。
人生最贵是能量
张强
【总编辑手记】
读书读人,受益无穷。世界读书日,来读身边人。昨天读过李增林,今日再读王庆同。二位教授从不言倦,书香人生丰盛丰盈!
这是王庆同教授的“写作清单”(仅仅是小小文章的写作,他还先后撰写出版过九本书)。非常宝贵的是,这些“专栏短文”的大多数,是从2004年起至今15年间,在我供职的《现代生活报》、《宁夏法治报》刊发。我对王老师的持续而为、笔耕不辍、文风价值等感受最深。1700篇“专栏短文”中的光亮与能量,映照和推动着我们:没有理由懈怠。1700篇“专栏短文”如同一串串珍珠,在我们的阅读世界中熠熠发光。王庆同教授就是串起这些“珍珠”的人:他与时代同行,并且时尚;他与亲友相处,乐观善待;他与学生相聚,发现美好,分享思想;他与自己完成沟通,尽揽世界在心怀,内心丰沛而安详,保持初心和热情,依然克制与隐忍。
人生最贵是能量。从增林、庆同二位教授年届八旬还步履不停、持续创造来看,每一个人都应当保持饱含深情、事在人为、永远年轻的状态!
专栏短文:流自心底
王庆同
1988年4月,《银川晚报》在一版开短论专栏《凤城夜话》,我与毛弋、钱蒙年等同志参与撰稿到1996年1月,我撰46篇。2004年1月到2018年12月,先后在《现代生活报·话一段》撰508篇、《现代生活报·现代观点》撰69篇,《宁夏法治报〈法治新报〉·今日声音》撰770篇。以上四个专栏使用一介、一丁、乙丁、二丙、三生五个笔名,共计1393篇。期间(1988年至2018年),还在自治区内外报纸各专栏①发表短文200多篇,加上1988年前30年发表报纸专栏短文100多篇(其中17年因劳动等缘由不能写作),这样,从1959发表第一篇报纸专栏短文(杂文)算起,此生发表报纸专栏短文1700多篇②,除了前述的五个笔名,还用过景纪泊、宫樵、晓旺等笔名,还有一些专栏短文用了真名。均拉下来年均39篇,但主要集中在2004到2014年11年间,那是年均120篇。及时评论社会现象,加点理论发挥,有的稍带人生感悟、时代感叹,少数上点文学色彩,总体不超出小品、时评、杂感、随笔之类的范畴,放宽一点说是杂文。公开出版物《宁夏杂文选》和我个人的公开出版物《岁月风云》《好了集》的有关专辑和《话一段》书收录579篇,约占总数三分之一。
吃了饭要算账,活下来也要算账。报纸专栏短文就是这个账,大体不会错的。现在,还需算一算的是,它们是从哪里来的?是从我心底流出来,还是看景唱歌顺嘴诌出来的?说白了,就是一次某位采访者提问说的:“是您心里话吗?”
这里,我郑重回答:是我心里话。那些短文有这样那样的不足、缺点,但确实流自我心底,是我内心的宣泄。时光有阶段性、某阶段有某阶段的习惯语言,但成年人一般来说有相对稳定的精神内核,只要不是头重脚轻根底浅的墙头草,不大可能今天一个精神内核,明天一个精神内核。我的报纸专栏短文可能有某个时光阶段习惯语言的痕迹,但精神内核不会模糊、频换。确切地说,它们是我相对稳定的精神内核的外化,是我心里想说的话。如果不是我的心里话那就是假话。请设想一下,一个人隔几天就要来一篇说假话的专栏短文,那是多么痛苦的一件事情呀!半个世纪写一千多篇说假话的专栏短文,闷气郁结于心,化作肿瘤,可能早上西天。内心宣泄过程通畅,引导心理良性循环,活到现在,而且还想活下去,还想写下去(不一定再写专栏短文),可见这事儿于我不是痛苦事。
好了,短文就短点吧。
①1988年到2018年,还在自治区内外报纸各专栏发表短文200多篇,这些专栏据剪报至少包括:《宁夏日报·谈心会·塞上论坛》、《新消息报·读红楼杂感》《华兴时报·华兴时评·有话要说·风生红楼》、《宁夏法制报·阅微堂随笔·钟楼》、《银南报·七日谈》、《石嘴山日报·煤城快语·大家谈》、《固原报·周末话题·生活随笔·六盘随笔·小论坛》、《中卫日报·名家读书赏析》、《宁夏青年报·畅言录》、《宁夏政协报·杂文·文史广角》、《宁夏广播电视报·视屏接力·观众话题》、《宁夏煤炭报·周末观察》、《银川晚报·新闻水煮》、《中华新闻信息报·新闻杂谈》、《人民日报·时论精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