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牛洗牌技巧(2)
分类信息被关闭,天涯自身在商业领域探索的大门给关闭。很快,二手交易平台、同城交易平台崛起,当初的分类信息运营人员挽额叹息,后悔不迭。从这件小事可以窥见,天涯的商业转型,绝非一件易事,这里面有老板惯性思维,还有管理风险,个体运营者缺乏决策权等等诸多考量。
随后,天涯在垂直领域的优势慢慢被人掏空,炒股的平台有了和讯财经、东方财富网,他们平台的导入个股涨跌数据,方便用户随时查看;讨论影视的慢慢流向了豆瓣,因为豆瓣有了更直观的评分产品,天涯影视评论里面充斥太多的评论,他们只是做着布朗运动,其商业价值没法挖掘;原创文学领域自然不用说,盛大文学、中文起点网开始招揽优秀的原创写手,这些写手变现更快捷……
对于一个依赖头部用户生产原创内容,大多数普通用户进行内容互动传播的平台,头部的原创用户流失之后,版块内容就会快速水化,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局面,带给版块繁荣致命一击。早期的天涯用户可以为荣誉而生,后面的商业环境沾满了孔乙己的铜臭味,急于变现的用户自然跟随资本走。
马云在演讲说过,很多人因为看见而相信,少部分人是相信而看见!在看见和相信之间,坚守的人可能多一点耐性就可以看见成功。而天涯的坚守,正好悖论用户需求本身。
多元化的需求不被人重视,这才是平台发展的障碍。
天涯产品裹足不前
互联网有句经典的口号,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用户可以不受专业限制,对互联网产品提出不同需求,不同意见。而用户所追求的不过就是符合自身需求的产品,具备极简、易操作、个性化需求等。
这句话也很容易误导人。
2009年,微博兴起之后,天涯头部用户进一步开始大规模的平台迁徙,而其他平台在垂直领域的成功,加剧了大v的流失,多重夹紧下,天涯慢慢失去了“话题制造”的优势。
天涯开始布局各种产品,要适应新的互联网模式做出调整、改变,挽回丢失的人心而天涯的每一次尝试,哪怕迈出谨小慎微的一步,例如修改一些页面颜色,调整下字体,简单的功能排序都要面对千万忠诚用户的“挑剔”,他们可以面对面与天涯的创始人进行沟通对话,把自己的“不满”“上达天听”。而创始人邢明则是“最大”的产品经理,他会从人文情怀出发倚重网友的建议,对产品的上线具备了生杀予夺的权利。
天涯2009年的网页界面
天涯社区目前的网页界面
回过头来看,最近这十年,天涯一直在追赶潮流,发现游戏赚钱的时候,打造网络版的游戏平台;追赶微博推出“天涯鸭博”;追赶携程,重磅打造旅游电商平台;为了适应手机无线,推出轻天涯产品,天涯日报等等产品……天涯一直在模仿,几乎没有没有一个拿的出手的产品,包括学习别人成功的产品模式,用网友的刻薄的评价就是:照搬都会走样。2018年,天涯布局区块链,这个被视为“核武器”的产品,要重振天涯的辉煌。经过一年的运作,产品也走入死胡同,很多参与者感受到凉意。天涯的创始人也感叹,“我们起了一个大早,赶了一个晚集。”
天涯每一次的改变,意味“守旧”的网友投诉,产品经理背负太重的包袱,他们要综合老板、网友、公司上下讨论的意见,最终把一个无限美好的产品变成“四不像”。
这些年,作为网络文学的原创地,天涯文学在客户端上找不到入口。更多的用户打开天涯客户端一头雾水,找不到相应的版块,找不到如何发帖。首页所承载的内容杂乱无章,用户体验无从谈起。天涯被移动互联网所抛弃。
天涯App首页
天涯的管理者失去了商业嗅觉,产品本身没法做到极致用户体验,天涯每一次改变,每一次产品升级都意味着用户大面积的流失。这些年,没有变化就是最好的天涯,天涯20年风格不变的界面,留给网友一块怀旧的自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