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有分量的

71复式投注(2)

2019-05-01 10:34栏目:新闻

梁启超也把书单做成了书。

《国学入门要目及其读法&要籍解题及其读法》

出版社: 中州古籍出版社 出版年: 2016-9

为此,梁启超也开了一个“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分成五类,共计133种。考虑到所涉书目还是太多,“恐仍不能人人按表而读”,梁启超从中精选25种,称为“最低限度之必读书目”。

就实用性和有效性来说,“梁目”优于“胡目”。因为“胡目”仅列举书目而不指明读法,“梁目”则在每种书目下既有简介,也附有读法和参考书目。

如对《论语》《孟子》的简介为“《论语》为二千年来国人思想之总源泉,《孟子》自宋以后势力亦与相埒,此二书可谓国人内的外的生活之支配者,故吾希望学者熟读成诵,即不能,亦须翻阅多次”,参考书目可读朱熹的《四书集注》,“但其中有随入宋儒理障处,宜分别观之”。

而“胡目”与“梁目”之争,比拼的既是见识、格局,更是诚意。一份有诚意的、真正为读者度身定做的书单,才是好书单。

鲁迅虽然不愿意给青年开书单,但至友许寿裳的长子许世瑛考取清华大学国文系时,鲁迅欣然给他开了一个书单。

2

在阅读行为的背后

存在着一种权力关系

目前,我国每年出版约25万种图书,真正畅销的、有话题关注度的书,可以说,不超过100种。

出版机构、书店、媒体、自媒体、KOL、父母和老师等决定了哪些书能进入我们的视野:

出版机构每年出版数百种图书,但只有重点项目(宣传、营销资源倾斜)才是他们希望读者看到的;

有影响力的媒体如《新京报书评周刊》,除了推出季度书选,还会在年底推出年终书选,即便自己旗下的书只进入100种初选名单,出版机构也与有荣焉;

那些擅长“用媒体化操作的思路引导大众”的新锐书店如单向空间杭州店,反套路地推出“滞销榜”,成为读者拍照发朋友圈的热点;

自媒体如新世相、KOL如“罗辑思维”的罗胖早就开始卖书了,他们卖的当然是经过挑选的书(没有罗胖的大力推荐,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恐怕没有那么火爆);

而在体量巨大的童书、绘本市场,决定孩子读什么书的,是父母和老师。

在阅读行为的背后,其实存在着一种权力关系。

以出版机构为例,出版机构判断一个选题可不可做,其实很多时候并没有一个量化的标准,更多的是凭编辑的经验、感觉,或曰“撞大运”。

此时,是否有重磅文学奖项的加持,就很关键了——而对很多中国读者来说,诺贝尔文学奖是唯一重要的文学奖项,没有之一。

这造就了某些出版机构选书视角的“诺贝尔化”:如果有可能,就抢先拿下诺奖预测榜单上最热门的头几位作家;做不到的话,就选次热门的,能进TOP10就意味着有戏;前十名都被抢走了,那就从国外各大媒体的权威榜单着手——比如《纽约时报》畅销书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