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娱乐(2)
2008年,崔军在大量买入赛马实业股票拥有足够话语权后,要求赛马实业董事长让他进董事会,并提出高分红方案、扩建生产线、组建投资部且由自己执掌5000万进行证券投资等四项要求。
这些要求被视作赤裸裸的“逼宫”。
崔军之前,从没有一家私募敢于染指上市公司。他创造了私募基金争夺上市公司控制权的第一案。
“你们到底想怎么样?”赛马实业其他投资方对崔军的操作一脸懵。
没人知道他的真实意图。直到这场纷纷扬扬的夺权大战让宝银私募名声大振,赛马股价应声暴涨,崔军在三四十块的高位果断清仓,在金融海啸的哀鸿遍野中逆势敛财……
吃瓜群众不禁感叹——高手,这是高手。
“价值投资跟投机是有差别的,所以我们越做越大,他们由于投机,在股灾里损失惨重。”
从始至终,崔军把自己跟投机者撇得干干净净。
【3】
“私募一哥”徐翔穿着阿玛尼白大褂被抓走的2015年,崔军穿着毛绒绒的貂皮大衣问鼎“年度最强创富能力机构”。
清仓赛马实业之后,崔军盯上了宁夏第一连锁超市新华百货。
2009年,他如法炮制,先在15元价位上以主力资金买入新华百货,静待股价提振150%、最高涨到38元时迅速出货套利。等后面股价暴跌,四五个跌停板后,他踩准最低点急令操盘手二次扫货。
“一百万股、二百万股、三百万股……我的操盘手胆子很小,不敢扫。”崔军曾面对央视镜头壮怀激烈地回忆当年一天投入1.8亿元买入新华百货共计1100万股的疯狂交易记录。
扫货之后,“我们的举牌公告一出来,证监会出利好,(股票)买不到了,啪啪啪,三个涨停板!”
如是反复操作几波,宝银系赚得盆满钵满,崔军对新华百货的持股比例也增至10%。
按他举牌-增持-角力董事层-炒作股价-清仓离场的套路,下一步动作该是狙击新华百货董事会。然而这次控股新华百货的不是软柿子,是张文中坐镇的物美系。
物美集团,香港创业板第一家内地民营零售企业,国内最早、最大的民营流通企业之一。创始人张文中是跟陈东升、田源同期崛起的92派企业家,2006年获罪被捕,2013年出狱。
崔军围猎新华百货的2015年,正是张文中出狱归来重整江山之际,对物美而言,新华百货是其西北零售战略的关键一环,不容觊觎。
金融高手遇到了实业悍将。
第一波交锋,崔军数次要求进入董事会的提议皆被回拒,被逼急的他开始在二级市场增持股票。2015年2月至4月,崔军一口气买入2200万股新华百货股份,其后不到半年又疯狂吸入数千万股,持股比例迅速升至30%。
为力保大股东地位,物美同样增持,但集团军作战无法像崔军一样孤注一掷,持股比例被宝银系越咬越紧。
2015年下半年,跻身第二大股东的崔军再次发难,接连要求新华百货改选董事会、罢免原有董事、分红、转增股、设立投资公司等等,所有提议全遭否决。
被激怒的崔军曾奋臂疾呼:全体股东联合起来,一起把新华百货打造成中国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和沃尔玛的结合体!
套路用多了,没人敢相信一家私募的实业决心。
缺乏群众基础的崔军,在新华百货股价涨幅超过60%、持仓成本大大增加的情况下,不惜投入继续高价增持,最终以32%的股权占比压过物美持有的30.94%,成为新华百货第一大股东。
恶斗一年,眼看要得手,2016年1月,新华百货一纸诉讼把宝银系告上法院,以违规增持、操纵股价为由要求法院判决其股权增持行为无效。
股权大战转入对簿公堂。崔军凌厉反攻,反诉新华百货对物美系的定增方案程序违规,索赔损失两千万。
这场纠缠不休的股权官司整整打了30个月。
此间的两年半,崔军及宝银系所持有的股权或被质押或被冻结,旗下大量基金暂停赎回;物美系为重夺大股东地位,不得不继续砸钱竞赛增持;夹在中间的新华百货失去了治理、经营、发展路线上的高效一致,业绩平平股价下挫。
杀红眼的崔军,错失了他最拿手的见好就收,陷入多输。
2018年5月,张文中鸣冤成功改判无罪。扬眉吐气的物美系不久之后对新华百货发起“顶格”要约,总持股比例达到40%。
所谓“顶格”,是指新华百货在物美此次要约成功之后的非社会公众股比例达到74%,距离75%的退市红线仅一步之遥——宝银系没有空间再继续增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