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有分量的

海王星娱乐注册

2019-05-01 10:34栏目:新闻

原标题:“这真的是苏州会馆鸿记钱庄吗”

△ 2009 年 7 月,苏州会馆。图 / 记者李林冬

长沙福胜街延长线上一栋仿古的建筑即将完工,它是鸿记钱庄、木牌楼三号公馆和苏州会馆三栋老建筑的集合。在重建之前,它们分别矗立在对面的福胜街上。不到五十米的异地重建,曾经是一场激烈的博弈。

" 长沙小西门外,望两岸居人,虽竹篱茅屋,皆清雅淡远,绝无烟火气。远近舟楫,上者,下者,饱张帆者,泊者,理楫者,大者,小者,无不入画。天下绝佳处也。" 这是清代《广阳杂记》记载中的小西门一带,在长沙建城之后,这里就一直是长沙城的商业中心,商贾云集。

明清时,小西门一带林立着会馆、钱庄、公馆 …… 代表着长沙城商业的荣光。只是,新的商业时代,有新的商业逻辑。坐落于寸土寸金商业地段的老建筑,拆除似乎是它们难逃的命运。

" 文物保护根本就不存在异地重建,都是原地保护。异地重建,是无奈之举。" 建筑的设计者湖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柳肃和其他长沙文物保护者们曾经为三栋建筑的原地修复奔走呼号,几经波折之后,三栋建筑最终没有逃过被拆除的命运。异地重建,对于文物保护者而言,更多的是 " 聊胜于无 " 的叹息。

△鸿记钱庄、木牌楼三号公馆和苏州会馆异地重建于长沙福胜街延长线上。 图 / 记者唐兵兵

苏州会馆与 " 玉和醋 " 有关

老长沙人的早餐,少不了 " 玉和醋 ",这是苏州人留给湖南人的深刻烙印。

苏州人把酱园业带到长沙多少有些无心插柳的味道,来自苏州的席贩,在西进的漫长旅途中,总不忘带上家乡的酱菜,湘人尝之,甚是喜欢。一些商业敏感的苏州人,从中嗅出商机,制酱试销,深受欢迎。

清顺治六年(1649 年),制酱艺人董玉和来到长沙,在坡子街上建起玉和酱园,生意做得风生水起。董玉和的成功激励了无数后来者,大量苏州人来到长沙,开设醋坊酱园,形成了名噪一时的苏帮。在长沙的苏州人也并不都以酱园为业,比董玉和晚一年来到长沙的苏州人劳澄,就怀抱悬壶济世的理想,在坡子街上开设劳九芝堂。玉和酱园,九芝堂,是苏州人创造的商业奇迹,三百多年之后,它们依旧影响着湖南人的生活。

康熙年间,董玉和与劳澄牵头,苏州商人在福胜街上建起苏州会馆。会馆的建立,意味着苏州商人在长沙占有了一席之地。据《善化县志》记载,建于康熙年间的苏州会馆坐东朝西,前进门楼戏台方坪,正栋关圣殿,左文昌宫,右财神殿,中翠波阁,后进,中大雄殿,左雷神殿,右杜康祠,内有辰生局,并置有公山十二处,以备同乡在楚物故者安葬。老会馆毁于文夕大火,从详细的记载中,我们很容易想象苏州会馆的格局,也能窥见苏州商人在长沙的商业荣光。苏州商人在苏州会馆中沟通商情讯息、协调商务、联络同乡,苏州会馆是苏州人在长沙行业组织聚会的场所,也履行着管理行业商会的职能。关于苏州会馆的历史细节已经难以考证,不过,我知道,它一定抚慰过无数漂泊者的心灵。

长沙金融业的传奇人物张鸿模不会想到,在多年之后,他的鸿记钱庄会跟苏州会馆 " 合体 "。或竞争或合作的两大商帮,以这种方式完成和解。清光绪十七年(1891 年),十六岁的张鸿模,迫于生计,来到长沙。据陈先枢的考证,这个后来创造了金融传奇的人,初到长沙时,以挑卖河水谋生,后在一家江西钱庄当学徒,因为聪明勤奋,深得老板欢欣,学徒期满后,便被任以跑街职务,很快在行业中崭露头角。1902 年,自立门户,与人合开了钱庄。1936 年,张鸿模完成了资本积累,在坡子街购置铺屋,独资开设鸿记钱庄。

" 木牌楼三号公馆,只知道是一个徐姓的商人住宅,关于徐氏暂时没有找到资料。" 湖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时间线栏目顾问陈先枢说,徐氏的籍贯与经历成谜,也没有被确定为文物,三号公馆的门楼却在柳肃的坚持下,得以异地重建," 这个门楼很精致,是典型的中式建筑 "。三个不同时代的建筑,有着不同的故事。在新的时代里,它们以全新的方式组合,对于它们来说,不知道是否算得上是一种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