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有分量的

永利资讯端送22元&#

2019-05-01 10:34栏目:新闻

原标题:东阳光药(1558.HK):可威再现传奇,一季报后的新逻辑

作者:格隆汇·厚扬

东阳光药于2019年4月26日(周五)收盘后发布了2019Q1的财务信息,第一季度公司录得营收19.05亿元,归母净利润7.75亿元。这个数据是什么概念呢?公司2018年全年营收25.1亿元,归母净利润9.42亿元,意味着今年一季度已经做到去年76%的营收了。业绩单看非常亮眼,但是周一(4月29日)开盘,却上演了一波过山车,背后的逻辑是否有改变呢?

1

股权的变动

公司的前身是宜昌长江药业,2001年成立,当时由深圳东阳光实业和香港南北兄弟两家公司共同创立,东阳光持股75%,香港南北兄弟持股25%。公司在2015年时进行了股份改制,于年底(2015年12月29日)上市。

东阳光药是东阳光集团旗下的制药平台,母公司下有两个上市主体,一个是东阳光药,还有一个东阳光(曾用名:东阳光科,600673.SH)。东阳光科主要是负责集团的电子新材料板块,包括能源、高纯铝、电子铝箔、电极箔和电子新材料等。东阳光科的电极箔是国内最大的产量供公司,但是因为国内的铝箔制造业产能过剩、呈现过度竞争等状态,市场一直处于低迷的状态,东阳光科的净利润一度出现大幅下滑,15年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浮了36.36%。2016年行业阶段性周期调整完成,环保趋严监管,行业内的其他竞争企业也出现了因环保问题持续出清的现象,所以整个行业实现了结构性调整,供需也扭转,公司的净利润开始有所回调。同时,与东阳光药的重组案也开始推进,东阳光科迎来了2018年的大牛。

东阳光科和东阳光药的重组方案足足历时了一年。从2016年12月7日,当时东阳光药的大股东宜昌东阳光药业持股49.91%。随后2017年2月10日,大股东以16.12元增持内资股,增持后持股比例升至50.04%,实现绝对控股。紧接着,2017年2月15日东阳光科宣布重组方案,东阳光科向宜昌东阳光药业(东阳光药大股东)以每股5.91元,发行5.45亿股,总交易额32.2亿元,购买大股东所持的2.26亿股内资股股份(占总股份的50.04%),按此计算,购买的东阳光药内资对价在每股14.25元人民币(约为16.2港元/股)。交易完成后,东阳光药将成为东阳光科的控股子公司,间接实现A+H架构,也正因为此,因为A股的季报披露,所以东阳光药每季度也会披露数据简报。

而后,公司也在逐步引入资本,2018年8月14日,公司与黑石基金签订认购协议,以年利率3%发行本金总额4亿美元的CB,到2021年。黑石可按每股38港元的初始价格转换8263万H股,占扩大后股本的15.46%,上下调整价格幅度不超过10港元,公司与黑石的派息不会超过全年净利润的50%。其实黑石CB的这一笔资金,就是给公司未来进行产品收购做准备,在适当的时候,对管线进行补充,让东阳光药的管线不再有单一性的风险,估值也相应的会有所改变 。

2

可威的传奇

“一颗神药定江山”,这句话很好的概括的东阳光药这两年的崛起。2002年成立时,东阳光药主要以原料药和制剂起家的,初期公司已经上市了23个品种,其实就包括了现在的主营产品可威、尔同舒、欧美宁、欣海宁、喜宁等。时代创造机遇,以原料药起家的药企后来成功像制剂转型的都逐步成为了行业的领头羊,比如石药集团,东阳光药也是同样的逻辑。后来东阳光药将原料药业务改为“内供”,为自己的品种服务,而把公司管线的重心转向制剂。

可威就是东阳家的神药,它是罗氏(Roche)达菲(磷酸奥司他韦)的仿制药,达菲在1999年于美国获得FDA批准上市,2002年达菲进入中国市场。一般来说,原研药在专利期前,是不会出现仿制药的,但是达菲的核心专利在2017年才到期,东阳那么早拿到仿制许可,是因为2005年的时候,H5N1全球禽流感全面爆发,世界各国的订单大幅增加,罗氏的产能供应不足,为满足疫情的需要,各个国家出面跟罗氏谈判,要求行使专利强制许可权,以满足各国产能需求。

罗氏承压放开专利授权,但要求药品必须由政府定向采购,当时中国的权益给了上海医药的子公司上海中西三维制药来生产(2005年12月),商用名为“奥尔菲”。三个月后(2006年3月),东阳光药因为早期参与过2004年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研究所的磷酸奥司他韦产品联合攻关项目,也具备了已通过欧美GMP认证的生产设施,技术上有资质制作奥司他韦原料药,所以也获得了罗氏的授权,商用名定为“可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