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来登线上娱乐(2)
1元卖房团的队伍正在不断地壮大。
这些曾经孕育出欧洲文化,拥有数不清的世界遗产的小镇,最后却只能靠着贱卖房子吸引人口。
这架势,跟最近内蒙古呼和浩特推出的五折购房,完全有得一拼啊。看来这抢人大战,也不是中国落后地区的专利嘛。
02
不止意大利,房价鹤岗化的这股妖风,在美国、英国、日本……也早已不新鲜。
在曾经著名的美国汽车之城底特律,“一双鞋=两套房”。
由于人口流出,许多房子成为没人住的鬼屋。有些房主不堪税负,不得不超低价格叫卖,1美元1套的比比皆是。
美国《侨报》网的记者来到底特律后,直接就被震住了:空旷的街区,黑暗的工厂,游荡的流浪汉,还有提醒你“要买便宜房请带枪”的房产经纪人。
虽然说这里的房子白菜价,但按照相关要求,必须在半年内维修,否则房主将面临90天的牢狱之灾。
简直就是:老板,买房吗?会坐牢那种?
其实,底特律跟鹤岗真的很像,都是只有单一产业的发展模式。这种畸形的产业结构,可以赋予城市以辉煌,也可以将整座城市拉下地狱。
由于日本汽车的崛起,欧洲汽车的竞争,底特律受到了巨大冲击。08年的金融危机更加速了后者的衰败。
跟鹤岗一样,底特律的人口也在大量流出。目前,白人比例不到10%,总人口从1949年的185万人,降到了2017年的67万人。
(持续半个多世纪的人口下滑 数据来源:美国统计局,Detroit Free Press)
(去往美国各地淘金的底特律人)
作为美国第一个铺设水泥公路,第一个拥有城市高速公路的城市,底特律随着产业、人口空心化,反而成了美国最悲惨的一座城市。
怎么看,都像极了中国老东北的未来。
同样都是北纬40度以上,冬季长而寒冷,人口在加速南移;同样都是重工业基地,后来沦为铁锈带;同样都有着极为优渥的历史条件,后来双双坍塌……
除了美国,大西洋的另一端英国也在有鹤岗的传说。
那是一个著名的“瓷都”,叫做斯托克市,夹在英国曼切斯特和伯明翰两座大城市之间。这座小城面积跟香港差不多,但人口却只有香港的三十分之一。大概是27万人。
随着全球制造业的转移大潮,英国许多工厂把流水线迁到中国、马来西亚、印尼等亚洲国家。曾经是英国高级瓷器代名词的韦奇伍德工厂关闭,宣告了瓷都乃至英国瓷器业的死亡。
到如今,斯托克市仅剩下不到4家工厂和几个小作坊。
(澎湃新闻:已经关闭的瓷器厂房)
最近几年,这座城市以1英镑的价格出售了四千多套空置房。
不过,也有一个附加要求。就是要从当地政府低息贷款3万英镑翻修房子,并且有五年的限售期。
这点跟中国楼市的调控政策几乎一样,易进难出。
03
去年,同属儒家文化圈的日本,也抵挡不住小城镇的衰败推出了0元送房。这些小城镇,有些是在偏远山区,也有的,就地处全球第一大都市东京都的边缘,距离市中心不到100公里。
一边是地铁可以挤怀孕的东京,一边是0元赠送空置房的小镇。日本城市的鹤岗化,其实同样非常严重。
所谓鹤岗现象,其实不过是步了发达国家的后尘,它们大多都有一些通病:
产业太过单一,容易遭遇结构性危机;地处大都市圈的最边缘,人口被大城市所虹吸,持续流出……
一旦经济衰退,这些城市很容易就被抛弃。所有人都会用脚投票,连根拔起,奔向大都市圈的繁华。
在英国,是以伦敦、曼切斯特、伯明翰为中心的三个都市圈。在日本,是以东京、大阪、名古屋为中心的三个首都圈。
在美国,是以加州、德州、佛州为主,人口不断涌入,规模不断扩张,房价也水涨船高,而北方阵营的城市,比如五大湖附近的,东北部附近的,则是鹤岗化最容易蔓延的地方。
至于中国,答案已经非常明了。除了大都市圈以内的三四线城市,其他中小城市也难逃“收缩”的命运。
在这个大都市圈化时代,最受益的地方就是沿海的三大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和长三角,大湾区和京津冀是千年大计,长三角的一体化也即将上升为国家战略,人口会加速流到这些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