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有分量的

同花顺开户(2)

2019-05-01 10:34栏目:新闻

送走了将军的灵柩西域又迎来的文人的驿马,下一位到达西域的大诗人就是骆宾王(约619—约687)。不同于在诗坛上没什么名气的来济,骆宾王是初唐著名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并称为“初唐四杰”,又与富嘉并称为“父骆”。七岁能赋诗的骆宾王是一位名副其实的神通,但大家知道但凡在某一方面有卓越才能的人大多有着各种各样的“特质”,骆宾王的“特质”就是“傲”,因为傲气骆宾王得罪了很多人,但也总有人因为他的才气而维护他,终于有一次让别人扎住了小辫子而被发往西域戍边。骆宾王在西域一呆就是几年,诗人都是多愁善感的,在此期间骆宾王应该写了不少的诗作,但因各种原因(主要原因应该是官方的封杀),流传下来的只有寥寥几首,让人可惜。

(关于骆宾王的结局向来众说纷纭,徐敬业兵败被杀后,骆宾王下落不明。《资治通鉴》说他与李同时被杀,《朝野佥载》说是投江而死,《新唐书》本传说他“亡命不知所之”,甚至有说在灵隐寺为僧的,颇为诡奇。)

在戍边的前期骆宾王的诗里只有“愁”或许还有一个“惨”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骆宾王似乎已经习惯了戎马倥偬的边塞生活,他的诗里竟然少了几分万里孤客的惆怅,多了些许建功立业的渴望。然而现实是残酷的,事实证明并不是谁都能当得了班超、虞允文。凌烟大佬们建立的功勋实在太过耀眼,激励了太多的健儿投身疆场,赫赫的大唐帝国此时哪还需要一名文弱书生来领兵打仗。骆宾王最终“刑满”回到中原,后来因为帮徐敬业写了那份著名的《为徐敬业讨武曌檄》而遭到“封杀”,本人最终也下落不明。

三、关山别旧情

唐朝历史上甚至是整个中国古代史上最为让人神往的时代恐怕就是那“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的“开元盛世”了。而在这个时期,最为著名的边塞诗人莫过于王昌龄(690756)了。与前面两位不同,从小家贫的王昌龄中了半辈子地,直到中年才考中进士。再加上本人放浪不羁也就是今天的“飘”,当官之前曾经跑到西北感受大自然,也写过不少的边塞诗。也就是说王昌龄去边塞诗“自愿”的而不是“被自愿”的。在王昌龄所作的边塞诗中成就最高便是《从军行七首》和《出塞二首》,这也是大家最为熟悉的,因为有几首是学生时期要求背诵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这首《出塞》,奠定了他的“圣手”之名)

王昌龄还有一个称号叫做“七绝圣手”,在七绝诗方面被认为可以与李白相比肩。所以傲的像“仙”一样的李白在王昌龄被贬时特意写了一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赠予他解闷。而且种了半辈子第的王昌龄没有其他出生于书香门第的诗人所特有的傲气,待人接物随和大度。故而虽然一辈子没当什么大官而且总是江南、北国、西域满地跑,但却结识一大批不同地域、不同性格的诗人朋友。李白、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王之涣……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字都曾与他有过唱和。大家不要以为都是诗人认识、交好很正常,其实不然,一是古代严格的户籍制度和落后的交通技术使得跨省“溜门串巷看亲戚”变得很困难;二是这些诗人其实一个个都傲的很,看谁谁不顺眼,很少有王昌龄这样同时维持如此大的关系网的诗人。王昌龄这一辈子都在四处搬家,安史之乱爆发后来到亳州,亳州刺史闾丘晓竟然因为忌惮王昌龄的才华而将其杀害,一代圣手就此殒命,令人叹惋。

(闾丘晓者,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