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有分量的

网上赌城网站

2019-05-01 10:34栏目:新闻

原标题:古代社会财富:盐与周朝的兴衰

如果说,从黄帝到尧舜禹时代,盐还是华夏部落族人共享的民生物产的话,那么从大禹开始,盐在部落或者邦国中的角色就发生了两个明显的属性转移——

一个是盐成为了国家的附属产物。

大禹定立九州,建立国中之国。国中之国的含义,其实就意味着在国家之上设置了一个的最高的中央王权。和大禹锻铸的九鼎象征着中央王权一样,这时候的盐其实也被贴上了中央王权的标签。

另一个是,盐被确立为贡品要向国中之国进贡。

盐既然被认定为归中央所有,那进贡就成为州部落必须应尽的义务。按《尚书•禹贡》的记载:作为九州之一的古青州,这个地区进贡的主要物质就是盐和麻布。《尚书》中所提到的古代的青州地区,就是今天的环渤海和以东地区。

一旦盐被贴上中央王权和贡品的标签,当中央王权不被制衡时,就会导致分配不公,并滋生骄奢腐败。于是,部族民众之间的平均共享体系随之也就会遭到破坏。夏朝时代的夏桀和商朝时期的商纣王,就属于这方面的典型反面教材。

社会财富共享模式一旦打破,因社会财富的分配失衡而引发的各种战事和王朝更迭便随之不断上演。自此之后,围绕着“盐产”的王权争夺就再也没有停止过。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在姜子牙的辅佐下,通过一场“牧野之战”将荒淫残暴的商纣王的中央王权全面击溃,从而建立了一个新王朝,这便是周朝。

那么,在经历了一个漫长的盐事辗转,目睹了过往夏、商王朝的盐事兴衰后,周王朝又是如何来料理盐事的呢?

1

作为祭品的盐

周武王灭掉殷商,开宗建国,创立周朝。结果不到三年,周武王就驾崩了。按照世袭制规定,由太子颂继位,是为周成王。

然而,因为周成王年幼,朝政就暂由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摄政。

周公摄政七年,夙夜在公,对周朝的治国方略、行政体系、社会法则以及民生准则和官吏职责进行了系统梳理,从而制定出了一套国家礼制大典,简称《周官》。这个《周官》就是被后人奉为儒家经典的《周礼》。

在古代中国,祭祀祖宗和神灵是每一个王朝的头等大事,正如《左传》所说:“国之大事,惟祀与戎”。也就是说,祭祀和战争是一个王朝的重中之重的大事。

可能是周王室从前人的生活和自己的生存现实中切实体察到了盐的重要性,所以,在众多的祭品中,便赫然出现了盐的影子。至于在周代之前,盐是不是一种祭品,由于缺乏有效的第一手材料,我们无可考证,但把盐作为重要的祭品,可是第一次被周公清晰地写进了周朝治国的法典之中。

在《周礼•天官》的官吏职责体系中,专门设有“盐人”一职。盐人的主要职责就是:

盐人掌盐之政令,以共百事之盐。祭祀共其苦盐、散盐。

设立这个盐人的目的,主要是负责王室的用盐之事,以供整个王室在各种事务中的用盐所需:包括采办、收储和分发。而盐人的首要职责就是为王朝的祭祀之事提供用盐。

这里对盐人的职责强调得非常具体,就是严格要求在祭祀的时候要供应苦盐和散盐。

那么,什么是苦盐和散盐?为什么特别规定要在祭祀的时候用这两种盐?

所谓苦盐,我们在前面已经详细说过,就是盬盐,特指产自于河东盐池的盐。这种盐属于自然风化而成,不经煎煮,属于天赐之物,因为味道发苦而被称之为苦盐。

这个盐就是我们在第二章中所说的黄帝与蚩尤通过涿鹿之战打下来的解池之盐。也是尧、舜、禹三帝得以依仗建立城邦的盐,所以,它又是华夏文明得以繁衍发展的文明象征之盐。周王室之所以把这种盐放在第一位来用于祭祀,一是为了向缔造了华夏文明的各位先祖表达敬仰和感恩;二也是为了通过这一行动来向天下昭示,周王室承继的是中华文明的正宗道统。

所谓散盐,就是相对于盬盐而说,散盐是通过煎煮而成,一般呈白色的小颗粒状。按汉代经学大师郑玄的注解,散盐,就是“煮水为盐”,其实就是通过煮制卤水而成的盐。通常情况下,这种盐的咸度相对于苦盐来说,咸度要弱一些。这种盐既包括河东盐池出产的煮制盐,也包括东海之滨齐国和其他地方进贡来的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