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有分量的

优胜国际娱乐是

2019-05-01 10:34栏目:新闻
TAG:

原标题:亏损+关店+布局新业态,洋百货颓势中的“危”与“机”

投稿来源:时代财经

为了稳住在中国市场的阵脚,无论是在线上还是线下,外资零售品牌所采用的策略可谓多种多样。不过在这个危机并存的大潮中,他们在华的重新扎根之路,依然任重道远。

在百货大环境持续低迷的当下,“关”也许还会是零售业2019年的主调之一,尤其是对于欧尚、沃尔玛、麦德龙、家乐福、乐天百货等外资零售企业而言。

5月16日,据《联商网》报道,欧尚中国将关闭南昌二店和台州二店,同时对多个门店项目进行调整。报道称,此次调整主要是砍掉了业绩不佳,评估之后并无业绩好转和未来无盈利可能的门店。

此前的两天,5月14日,沃尔玛也关闭了其位于江西丰城人民路的分店,这已经是继青岛、海宁、丽水等门店之后,沃尔玛今年内关闭的第六家门店。

在欧尚与沃尔玛之外,从2017年以来,家乐福、卜蜂莲花、麦德龙等外资零售企业也纷纷在做出关店、撤离举措。

这些从20世纪末就扎根中国并一度混得风生水起的外资零售企业,现如今处境略显窘迫,摆在他们面前的要么是“断臂”求生,要么是“自我”革命。

优势变劣势

一直以来,以沃尔玛、家乐福为代表的外资零售企业,借助极低的土地成本和极强的供应链控制能力降低商品成本,并以此为消费者提供低价商品。

以沃尔玛为例,沃尔玛的选址基本上都集中在城市与乡村的交界处或者高速公路的出口,沃尔玛可以用极低的价格获取巨量的土地,从而构建起一个几乎无所不包的百货超市基地。这也是沃尔玛在美国吸引了大量的消费者并推动沃尔玛成为家庭周末采购的必去之地的一大原因。

然而,“沃尔玛模式”在中国却丧失了这一传统优势。中国城市规模的快速变化,让此前沃尔玛在城市边缘的选址短时间内变成了核心城区。此后,逐渐攀升的店面地租也无形中增加了沃尔玛们的经营成本,传统优势变成了劣势。

时代财经梳理近期沃尔玛、家乐福等企业在江西、山东等地的闭店公告,“租赁合同到期”和“经营调整”成为旧店关门的主要原因。

一位在广州的地产经纪人告诉时代财经,老牌外资零售企业多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进入中国,而且不少实体商超进驻时所签的租赁合约多为10年期或更长。近年来,这些租赁合约纷纷处于到期的时间节点,租金会有不同程度上浮,这应该是近期出现关店潮的重要原因之一。“现在广深一带的核心商圈租金每年的涨幅大概在10%左右,如果承租方的收入增长没办法即使匹配租金的涨幅,那以后面临的风险就会比较大。”

此外,国人与欧美消费者在消费习惯上的差别,是另一大原因。

彭超,是一位一直与家乐福、卜蜂莲花等多家零售企业保持着合作的供应链人士,他对时代财经分析说:“拿美国来讲,大型商超面对的消费群体都是一些中低阶层,像沃尔玛的自有品牌虽然名气不大,但价格低,基本上能够满足这些人的消费需求。但随着中国的消费升级,消费需求更为多样化,单一的大型商超,很多时候反而满足不了消费者的需求。现在的趋势是商超都在向综合性商超靠拢,品类不够,友商来凑。”

他还提到,外资超市企业和内资龙头相比已经不具备太多优势。“许多内资超市企业善于学习,并且在品类选择和精细化管理上更有优势。深层次看,外资企业在中国大多采用职业经理人的模式,管理层面会相对缺乏长远规划,人员的流动也会导致长时间战略的不一致。

电商冲击

依靠着自身的规模优势以及长久以来对供应链的把控经验,外资零售企业有效地控制了成本和商品价格,并以此形成了自身的“护城河”。不过,电商的出现,逐步将这一壁垒打破。就中国市场来说,电商平台的崛起对沃尔玛中这种传统的大卖场门店影响最大。

无论是阿里旗下的淘宝与天猫,还是京东旗下的京东商城,这些电商线上渠道的经营抢夺了很大一部分零售的销售份额。网购的便利性和丰富性,很好地契合了消费升级下消费者对于购物的追求。而线上渠道由于中间环节较少,在商品价格上较传统卖场与便利店零售也更具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