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有分量的

营商环境“体检报告”出炉,如何解读(2)

2019-03-11 08:27栏目:政务

  诚信是企业发展大环境中重要的软件。在营商环境“法治化”指标中,诚信环境处于较高水平。“失信被执行人”企业占比在全市较低,黑名单企业占比在中心城区处于较低水平。

  作为上海的市中心,黄浦的宜居化程度近年在不断提高。《白皮书》指出,黄浦高质服务优势明显,每万人拥有的高质量教育资源、医疗资源(二甲、三甲医院)在全市遥遥领先。居民步行10分钟可达的各类社区事务、文化、卫生、养老等服务设施总面积12.37万平方米,人居环境更加适宜安全。

  让企业“办事像网购一样便捷”

  在日月光中心“共享餐厅”,消费者通过手机APP提前或到店订购,便可品尝到商场内任意合作餐厅的菜品;在淮海中路K11的Ratio机器人主题咖啡店,消费者扫码下单后,机器人将完成咖啡、鸡尾酒制作;在人民广场“X-24h智慧便利店”,设有三台现制现售机器,同时实现无人化补货、无人化制作、无人化售卖。黄浦区是餐饮大区,去年全市首家共享餐厅、机器人主题咖啡店、24小时无人便利店等诸多网红餐饮业态纷纷落户。

  这些新型餐饮模式在设立之初,都面临着各种困难,如现行法律法规对新业态暂无定义和解释,现有许可项目无法对新业态准确归类等等。对此,区市场监管局主动查找政策依据和对策,力求在现行的法规下支持企业经营工艺、操作的创新,同时通过食品安全远程监管等模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不为创新留瑕疵,最终推动了三个项目的顺利落地。其实,这是黄浦区探索的包容审慎监管模式,为新业态开路,也为日后的复制推广提供了可参考的模式。

  聚焦优化营商环境,黄浦近年新举措不断,《白皮书》对这些新举措进行了归纳总结。比如,取得了多个“率先”。率先探索包容审慎监管,通过食品安全远程监管等模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率先实行“多证合一”,率先试点实施点播影院登记备案制度,等等。

  《白皮书》总结,企业在黄浦办事越来越方便。黄浦区的全程网上办理事项数量位列全市第一,达到“最多跑一次”标准的网上审批事项占比达到100%。黄浦区在“一网通办”中打造的“政务店小二”主题式服务,针对金融服务、科技创新、食品餐饮等14个领域187个行业,跨部门、跨领域“打包”整合相关经营许可,实现企业“到政府办事像网购一样便捷”。

  办事方便背后离不开一系列行政审批改革的深入推进。黄浦区在全市率先建设了“行政权力库及信息管理平台”,实现行政权力动态管理、规范标准、统计分析和数据共享;依托权力库动态调整审批事项,编制出台《黄浦区行政审批目录(2018年版)》,进一步取消审批事项23项,承接市里下放审批事项12项。

  黄浦区商贸服务类企业较多,为助力企业便利化,去年黄浦区政府与上海海关签订了《关于推动质量共治、建设质量安全示范合作行动计划》,实行“空检海放”便捷化监管试点政策,设立免检白名单,加快了企业产品通关速度。此外,进一步推进居民办事便利化。开展“减证便民”行动,全面取消各类证件证明38项,确保全区没有自行设定的证明事项,取消审批事项中的模糊条款61项。

  看到了亮点,更找到了差距

  《白皮书》指出了黄浦区综合营商环境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一,经济创新度需加快提升。创新投入仍有差距,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不高。创新主体缺乏,独角兽等高能级企业相对较少。创新载体不足,孵化器面积占比在全市较为靠后。第二,要素竞争力仍需设法改善。受制于区域空间,可供出租的写字楼面积在中心城区中处于较低水平,载体空间劣势相对明显。在租写字楼的日平均租金在全市处于较高水平,要素成本仍需设法降低。第三,国际影响力仍有开放空间。外籍人口占比中心城区处于较低水平,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累计数量与其他中心城区相比仍有差距,整体国际影响力需进一步提升。第四,行政服务效能还需优化改进。街道窗口服务一次办结率较低,服务效能仍需改进。行政诉讼案件数中心城区处较高水平,服务规范度有待提升。

  区发改委负责人说,接下来,黄浦区将全面对标看齐、全力补齐短板,进一步推出优化综合营商环境的任务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