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有分量的

要“数据政务”,还是要 “数据财政”?

2019-03-15 10:09栏目:政务

一、    “土地财政”到“数据财政”

当高房价成为各方口诛笔伐的一个重要靶子时,多个地方政府赖以发展的重要支撑“土地财政”同时遭到了多方质疑,毕竟“没有卖不完的地,只有填不了的坑”,高房价推升的企业运营成本,高房贷压力下无奈收缩的居民消费支出,高房价下无暇顾及其他而被挤出的创新梦想、工匠精神等等。依靠房地产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模式显然已经走到了穷途末路,国家高层想必也注意到了这一模式的难以为继,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提提高全要素生产率(TFP),即是解决这一深层次经济结构问题的有力反映。

 

以“数字经济、智能经济、平台经济、分享经济”为核心的新经济蓬勃发展之时,数据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对于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被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20158月国务院《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出台,标志着大数据作为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新途径,促进政府治理变革的基础性力量,已正式进入国家顶层设计的视域,我国大数据发展战略路线基本明晰。

同年415日,全国首家大数据交易所——贵阳大数据交易所(GBDEx -Global Big Data Exchange)在我国首个贵州大数据综合实验特区正式挂牌运营并完成首批大数据交易。经过三年多探索实践,2018年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对外宣称盈利,且会员数量突破2000家,链入225家优质数据源,可交易数据产品近4000个,涉及金融、政府、电商、电信等30多个领域……。打造了数据要素流通变现的生动写照,成为大数据价值在交易中得到充分释放的有力实证。此情此景,国内关于地方经济发展从“土地财政”转向“数据财政”的声音不绝于耳,或许与贵阳大数据交易盈利案例的启发与刺激不无关系。

二、    “数据财政”还是“数据政务”?

“数据财政”实现路径

何谓“数据财政”,实际上,目前并没有统一的认识说法,比较煽情的一种表述是:利用大数据引擎的创造力,实现传统产业的转型改造、优势产业的几何式升级,告别无法持续的土地财政时代,最终实现助力政府财政收入增长。

剖析关于“数据财政”的核心观点:数据作为政府手里除土地之外的另一个重要资产,在土地的价值基本释放完之后,下一步发展的关键即释放政府手里的数据价值。至于政府数据资源价值释放的途径不外乎直接利用大数据资源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及扶持发展大数据产业两个逻辑。这一路径的内在逻辑为运用大数据工具、激活数据、变现数据价值,实现数据价值对经济发展及社会治理的优化组合。

路径一,扶持发展大数据产业。

事实上,目前各地大力推动发展的数字化转型及鼓励扶持的互联网+的新兴产业及业态,即是这一路径的具体体现。毋庸置疑,数字化转型及大数据产业发展,将对会对地区经济发展、产业的转型升级产生重要影响和带动作用。但归根结底,这一路径的实现离不开政府基于大数据应用理念及工具而创新性的应用于政府管理,即“数据政务”政府治理体系的建立。

路径二,利用大数据资源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

政府作为地区经济发展管理者、统筹者、服务者的角色,决定了大数据资源服务于地方经济必须借助地方政府治理体系这只“无形而有力的手”,即充分利用大数据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监测、预警、分析、预测及辅助决策的功能,实现地区经济社会良性循环、协同发展,协助企业实现营收增长,行业实现产能更新,从而使得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得到跨越式增长。此种路径的本质即充分发挥大数据在地方政府的社会治理体系、产业发展引导及协助方面的积极作用。力争做到政府决策、监管及治理的数据支撑充分、科学、有力,养成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政府工作习惯,实现基于数据的科学决策,大幅提升政府的治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