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有分量的

你知道吗?30年前宁波人是在这里坐公交车去扫墓

2019-04-04 17:25栏目:滚动

  中国宁波网记者 张燕 杨公允 通讯员 姜何妃 邵建荣

  虽然现在有了轨道交通,宝幢站成了清明运输大枢纽,你知道30年前大家都到哪里坐公交车去扫墓吗?不是体育馆,而是海洋学校。你能想象,现在曙光路附近会有这么个大停车场吗?

  在驾驶岗位上一干就是33年的张剑雁师傅,为我们回忆起了当时的岁月。

  “哪年清运能少了我啊!”张剑雁说道,他对清运最初的印象大多停留在现在的海洋学校(现在曙光电影院附近)。说起当时的场面张师傅还略显兴奋。“九曲十八弯”的客流分流桩,一圈绕着一圈的排队乘客,从远处望去乌泱泱的都是人。

公交连续多年为扫墓市民提供专线服务.jpg

  最早的扫墓客凌晨三点不到就来排队了,原定3:30发出的头班车总是要提前一刻钟发车。现在上海北京这些大城市上班那挤地铁都有一个特殊的职业叫‘地铁推手’,那时要上清运专线车还需要‘公交推手’帮个忙。”说起人多,张师傅还用上了时髦词“推手”。

  载着满满当当的一车六、七十人穿过宁穿路、通途路和329国道,路上颠簸摇晃,车外石土飞扬。路况差,车况不佳,人也多,不少乘客会出现晕车现象,张剑雁和他搭档在车厢内卖票的同事都会准备一些白色呕吐袋。这条近20公里的清运线路,三天下来张剑雁至少需要跑16趟。

16.jpg

  那时的人们除了交通工具的限制,最爱带的就是油漆、扫帚、锄头、蜡烛、香等祭扫用品。“以前的人都是按老底子老习俗来上坟,带的东西还不少,车厢里也格外拥挤。”

  每辆车上都会配一个售票员,人一多不少新手售票员第一天还常常会数错数,经过一天的训练,直接从新手变成了“熟练工”。从一开始在在车头叫卖着“3块一张票,请大家自觉买票,谁还没有买票......”到人多得无处下脚也能在人缝间来回自如地穿梭。“当时人实在太多了,许多已经退休的老公交人当时都是连着三天凌晨开始指挥交通、疏导客流,真是艰苦,但大家都还是习惯了苦中作乐,坚持着!”张剑雁感慨道。

  后来,清明运输公交专线车的“阵地”渐渐移到了老汽车东站和体育馆一带,如今体育馆仍是每年清明公交专线的集中发车地之一。但随着轨道交通开行,宝幢站设有前往墓区的公交短驳线,体育馆一带的乘客也渐渐少了,坐公交更从容了。

2A3B832F13F5234F47F0CE37391A8393.jpg

  从海洋公园的大排长龙到下了地铁的摆渡车,从汽油车到新能源车,从扛着锄头带着祭品到手捧鲜花文明祭扫,这一切都见证着宁波文明出行文明祭扫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