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有分量的

主题访谈[二]:学雷锋要常态化 走进城市常驻高(2)

2019-03-12 23:26栏目:特色
TAG:

 

马德秀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

推动学雷锋常态化,要让雷锋常驻和扎根高校校园。

首先需要创造良好的土壤和生态环境,如果有浓厚的氛围,多元价值取向的社会中,雷锋精神就能脱颖而出,成为青年大学生的自觉追求和主流价值。其次创造富有生命力的载体。如雷锋车、网络微博招领平台等。再次,构建保障和激励体系。让学雷锋的每个人、每件事都得到肯定和认同,让每一项公益行为都有尊严、受尊重,学雷锋的群体就会越来越庞大,践行雷锋精神就会逐步成为大学生的自觉追求。[详细]

高校学生是学雷锋的生力军,是雷锋精神世代传承的希望。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马德秀代表在接受采访时说,推动学雷锋常态化,让雷锋常驻和扎根高校校园,需要重点把握三个要素:
  其一,是创造良好的土壤和生态环境。很多青年大学生内心深处有朴素的帮助他人、助人为乐的动机和想法,但也需要周围人的理解和认同。如果有浓厚的氛围,在多元价值取向的社会中,雷锋精神就能脱颖而出,成为青年大学生的自觉追求和主流价值。
  其二,是创造富有生命力的载体。具有生命力的载体需要“自下而上”去挖掘,是否贴近需求、贴近实际是生命力的重要特征;在此前提下,再“自上而下”地去推动、去完善、去固化。通过前期在同学群体中的调研和建议征集,交大正推出两个载体:第一是“雷锋车”。目前不少高校建有新校区,校区之间、校园内便利的交通出行一直是学生的现实需求。第二个载体是“朝失夕拾”平台。校园内近五万名师生员工,总会有人遗失钱包、电脑和其他物品。学生志愿者准备通过微博建立网络平台,在校园内设立统一的失物招领点。
  其三,是构建保障和激励体系。我们相信每位青年大学生都有学雷锋、做雷锋的意愿和行为,但不能奢求人人都是“活雷锋”。构建必要的保障和激励体系,让学雷锋的每个人、每件事都得到肯定和认同,让每一项公益行为都有尊严、受尊重,学雷锋的群体就会越来越庞大,践行雷锋精神就会逐步成为大学生的自觉追求。去年年底,我们推出了帮困育人的动态捐赠平台“绿色爱心屋”,每一位捐助钱物的老师、同学都能在网络平台上实时查询自己的捐赠记录,并看到受捐者的感谢和心声,让每一次捐赠行为都能得到感动,感到温暖。(记者 曹继军)

 2012两会主题访谈第一期:城市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全国政协委员、江苏南京市政协主席缪合林: 

要实现城市的发展,首先要促进城市文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