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有分量的

农村不该是假货集散地(2)

2019-03-15 06:12栏目:新闻

  由于种种原因,许多农村居民文化程度不高,法律意识淡薄。再加上农村市场较为明显的熟人经济特征,顾客与卖主经常是抬头不见低头见,故而得知自己买了假货,他们很可能也是自认倒霉,却极少去依法维护自身的消费权益。当然,这与农村居民过高的维权成本也不无关系。

  第四,监管部门的力不从心。

  农村市场大多过于分散、流通性较强且销售网点较多,而有关的执法部门力量相对薄弱,许多基层工商部门只能应对乡镇街道上那些较大规模的商场与农贸集市的管理,却无暇过问设置各个村庄的小门店。与此同时,即使发现了假冒伪劣商品,监管人员也常常会因进货渠道的复杂混乱以及证据的缺失而头疼不已,力不从心。这也是农村市场充斥假货的原因之一。

  解决假货问题刻不容缓

  有人认为,农村市场的假货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存在即合理”的体现,因为它迎合了农村居民的中低端消费需求。但是在我看来,所谓的中低端消费,本质上是对高性价比商品的渴求而非对假货的祈盼,二者本就不是等同的概念。

  更何况,国人对于真善美的追求从来都未曾停歇,农村居民也是一样。

  倘若从长远的角度看,假货给农村市场带来的危害要远远大过其“合理”的一面,具体至少包括以下五点:

  其一,使得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与家庭财富受损;

  其二,进一步强化农村居民的弱势群体地位;

  其三,扰乱农村市场秩序,造成资源错配与经济效率降低;

  其四,诚信、创新以及对法律底线的遵守将会受到危及;

  其五,掣肘农村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

  所以,无论是基于“以人为本”的理念,还是从农村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着眼,农村消费市场上假货盛行的问题都应该得到妥善的治理与解决。而这也是提升商品与服务供给质量、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升级与改善其生活质量的关键一环。

  毕竟这是一大片丰饶的土地,也是一大群勤劳的人民,不能辜负了这五亿多民众的辛劳和汗水,也不能夺走他们享受真实与美好生活的权利。